泇河旁的禹王庙

济宁晚报 2019-08-23 11:22 大字

种衍洋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说起村西头有一座很灵验的禹王庙。清中期泇运河甚是繁忙,过往的运粮船队每天穿梭通过,河道内艄公的歌声此起彼伏,纤夫的号子总在两岸回荡。他们在种家渡口码头等待装船歇脚时,船员们都要到禹王庙沐手焚香,叩拜神祇,祈求保佑,行船风顺,天天平安。

我们村是一个因泇河(运河万历三十二年,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开通了由夏镇经邳州的这段运河,“尽避黄河之险”,史称泇运河)而兴起的古老村庄。几百年来,这条人工开挖的运河如一位慈爱的老母亲用自己的乳汁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两岸的百姓。种口村历史悠久,运河和十字河交汇于十字河之口,是运河济宁段著名的十八口之一的“种口”。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村子的西头有禹王庙,村子的中间是种家渡口,东头是彭口闸和大王庙。

因有了运河,种口村就渐渐成了运河漕运线上的一个小码头。到清嘉庆年间,运河繁忙兴盛起来,种家渡口这个码头得到了快速发展,有铁匠铺、茶馆、当铺、旅店、商铺等。漕运水民上岸购补给,求神保平安,禹王庙大烛高照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村西老十字河挑的积沙,高二十多米,像山一样环列四面。在它西南的沙山上,建有一座禹王庙。据碑文记载,禹王庙修建于嘉庆二年,由江西豫章漕帮所修建。

禹王庙占地面积五亩有余。大殿坐北朝南,大殿的东西各建有三间配房,院内建有钟楼和鼓楼,门外竖立旗杆,大殿内塑有大禹像一尊。庙门两边挂有对联,上联是“绩奠九州,造福子孙铭千古”,下联是“统承二帝,名留青史成万尊”,横批是“风调雨顺”,整体建筑朴素典雅。

相传嘉庆元年的夏天,泇河里船只来往如梭,极其繁忙。江西的豫章漕帮船队行至十字河口,正逢十字河发大水,水流湍急,把船只冲出运河口,搁浅在十字河浅滩里,船主无计可施,只能听天由命。这时来了一道人,腰间挎一葫芦,手举一根竹竿,竹竿上挑着一块布,上写“神机妙算,有求必应”。 豫章漕帮帮主请道人上船烧香摆供品,并请道人施法术祈求通神通灵。船主并磕头许愿——如能涨水,让米粮船返回运河里正常航行,可花重金修建禹王庙,为禹王重塑金身。许愿后,不知是巧合,还是禹王真的显灵了,夜里雷声大作,暴雨如注,河里涨水了,搁浅的船队重回运河里开航。

嘉庆二年,豫章漕帮船队载着修建禹王庙所用建筑材料还愿来了。禹王庙修建竣工后,因为灵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到这里来烧香祈福。整簇整簇的香投入香炉,香火极是旺盛。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要举行祭禹活动,并点上河灯放入运河以作纪念,方圆百里的众僧道诵经,还有鼓乐吹奏,夜间用装点一新的木船将三百六十盏河灯放于河中,景致十分壮观,吸引着运河两岸的无数边民。

道光年间,庙宇的香火达到了顶峰,每到初一、十五,四面八方善男信女们纷至沓来,焚香、祭拜、供奉还愿,布施的人群络绎不绝。道光庚子年第一次重修禹王庙。

到了咸丰年间,庙宇已经破旧不堪,为重修禹王庙,让庙再度焕然一新,重回香火繁盛。庙里一位姓刘的住持苦苦经营,到处奔波化缘。运河里漕运船队经过禹王庙后,都必上香祈福并捐些银两。捐来银两由姓刘的住持道人保管,用来维修禹王庙。刘住持将银两藏于一个锡壶里,将锡壶再藏于庙里的东屋山头。庙里有银两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姓马的土匪那里,一日深夜姓马的土匪摸到庙里,抓住老道人逼问庙中银钱藏于何处,老道人此时非常害怕,如实答曰:“东山上,锡壶里。”土匪认为“东山西湖”地面大了,不知到哪里去找。打了再问,回答仍然是“东山上锡壶里”。土匪以为其人无钱且傻,放了刘道人。就这样刘老道人保住了维修禹王庙的银子。咸丰己未又修缮一新。

到了光绪五年,泇运河(种口段)淤塞,泇运河就废弃了。泇河厅何厅尊上报改造方案,在泇运河旁开挖新运河。被批准后并把禹王庙当作办公场所。这时候看见的禹王庙,院墙破败不堪,殿宇坍塌、毁坏,不成样子。于是泇河厅何厅尊第一个捐款,并倡议大家共同捐款。后又蒙众多文武官员互通讯息,纷纷捐款,积少成多,使庙宇、院墙等得以重新修缮。禹王庙焕然一新,神灵永护。四面八方来跪拜的,也都虔敬地仰瞻,并且请来歌舞班子,表示赞美庆祝。

后因泇河停运,没有了来往的漕运船只,也就没有了烧香许愿和捐赠银两的善信。庙内香无火灭,没了往日的旺盛,多了凄凉。禹王庙因长年失修倒塌,遗址上乱石成堆,庙里残墙破瓦,阴暗潮湿,草深过膝,尘埃遍地。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拆掉破旧的禹王庙用以修建石坝村、西万村的两座炮楼。就这样具有两百年历史的禹王庙,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只有那棵百年的老杏树还在原地述说着那一段过往。

如今只能看见禹王庙遗址和两块清代石碑,它却是禹王庙百年来浮沉兴衰的最好见证。

禹王庙是泇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为人所熟知。明清时期,我们这里是南北水道交通的咽喉和漕运必经之地,大量漕粮由此北上,漕运极为繁忙。为了保平安,无论朝廷、地方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祈望大河安澜,风平浪静,于是运河沿线的水神信仰由此产生,并逐渐盛行。其实,运河沿线有很多禹王庙、大王庙等护水神灵,运河的船帮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仰崇拜,古老的大运河像一条奔流的血脉,穿过朝代更迭的风云际会,融汇着南北多元的文化。

历史已被时间的风沙抹去,今天的我们唯有用虔诚的网兜才能筛出细沙中的历史碎屑。历史遗迹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文明,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新闻推荐

济宁市青年文明巡访团巡访 活动启动仪式暨誓师大会举行

本报济宁8月21日讯(记者唐修岳)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发挥市民文明巡访团作用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发挥青年...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