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4趟,风雨无阻,义务疏导交通13年 李法祥:一个“固执”的热心肠
□本报记者王德琬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王洪玮吴艳丽
6月27日清晨6点,家住济宁市兖州区联诚小区的李法祥早早地起床了,老伴闫秀珍在厨房里用开水冲了两个打碎的生鸡蛋,催促着还在洗漱的李法祥,“鸡蛋水好了,得趁热喝。”吃饭时还不忘了叮嘱:“天热,得多喝水,车辆行驶得快,注意安全……”李法祥放下碗抹了抹嘴说:“放心吧。”
时钟指向7点,李法祥将自己的一套装备——反光背心、白手套、扩音器、小指挥旗一一点数整齐,开着电动车驶向兖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白衣堂校区北门。这个平常的清晨,十几年如一日地上演,早已固定的生物钟讲述着一个义务志愿者的坚持。
李法祥今年已经73岁,是兖矿集团大陆机械厂的退休职工。2006年9月,李法祥开始接送孙女上小学,看着成百上千的家长、孩子几乎在同一时间涌向学校,各类车辆无序地停放在学校周围,“如此大的人流、车流,没有人指挥、疏导,万一发生剐蹭,得给孩子和家庭造成多么大的伤害?”热心的李法祥想再发挥点余热,为社会作点贡献,他找到学校负责人反映了交通拥堵的情况,和学校商讨规划了学生放学分流疏导方案,并主动请缨说,“我志愿做交通疏导员”,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3年。
7点20分,李法祥到达学校接送孩子区域,他一边把圆锥形的隔离装置放置在小路中间的黄线上,一边向记者讲述了规则:“这条南北向的小路距离学校门口有500米左右,任何接送孩子的车辆都不能越过这个隔离装置,孩子下车后靠右走进校门,这样就不会出现进不去出不来的拥堵状。”时间尚早,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入校,李法祥整理了一下周边环境,查看有没有车辆乱停放,道路上有没有障碍物等。
虽已七旬高龄,但李法祥行动利落,反应灵敏,看到带着孩子往校门口闯的车辆就拿着指挥旗挡住,然后好言相劝:“师傅,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行了。”如果有车辆停放挡住了路口,李法祥也上前劝阻让其挪车,脚步从没停歇。
无论风雪雷雨,三九三伏,李法祥都坚持上岗,所以师生和家长都认识他,主动热情地跟他说话,孩子们看见他称呼“李爷爷好”,家长们看见他招呼“李大爷”,而且非常配合他的管理。但也有个别不理解他的家长。
8点10分,一位男士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快速越过隔离装置,朝校门口驶去,李法祥一个箭步上去,把指挥旗挡在了男士胸前,这位家长气急败坏地说:“你挡这么快干嘛?”李法祥好言相劝:“送到路口就行了,让孩子自己走进去。”男士的恶劣态度并没有对李法祥造成影响,他又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曾经有个家长骂了我三天,我都没还过嘴,最后还是周围等孩子放学的家长看不过去了,说李大爷是志愿者,不要一分钱,义务疏导学校交通,你不能这么骂人家。”
李法祥说这些年很知足,有这么多人认可他做的事。他指了指身上的反光马甲自豪地说,“咱们交警大队一中队的辅警王国强负责这个路段,他看我年纪大了,在路上不安全,就请示了中队领导,把队里发给他的马甲送给我了。”
8点30分,学校正式上课。热闹的路段瞬间冷清下来,但李法祥并没有急着走,他打开电动车,拿出自己的“百宝箱”,里面有螺丝刀、钢丝、锤子、扳手等工具,他从里面拿出一把破旧的菜刀和剪刀,对附近树上的树枝修修剪剪,“家长都在树荫下接送孩子,这些枯树枝掉下来砸头。”李法祥还对记者解释“百宝箱”的用途,家长的车锁打不开了,我用工具帮他们打开;螺丝掉了,用钢丝一绑就能骑走。“我的孩子笑话我的电动车是垃圾车,扫帚铲子,啥都有,这块区域的卫生我也参与打扫。”
很多人说李法祥是“固执”的热心人,有的家长头天还和他谈笑风生,第二天送孩子越过界就被管,工作起来六亲不认。“我就是‘固执’,一切以学生安全、方便为宗旨,这是我唯一的准则,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这一条。”
“一天4趟,有时候为了收拾周边的环境,也不回家。”中午吃饭时,闫秀珍告诉记者,下午学校一点半上课,李法祥总是吃完饭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就出门……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记者周慧迪)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自6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以来,济宁市文昌阁小学始终抓好“防溺水”工作不放...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