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不重要,关键去读”

济宁日报 2019-05-14 10:19 大字

本报记者梁琨鲍童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更关系到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近日,记者来到济宁市第七中学,了解这里经验做法。

小升初后,学生阅读习惯各不相同,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会对新一届学生进行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习惯。但是,百分之五六十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不乐观。”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郭丽娜告诉记者,阅读课能较好地激起学生们阅读兴趣,七中的图书馆则为大家提供了有利条件。郭丽娜介绍,七中图书馆藏书4万册,涉及众多领域。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组织每个班、不同阅读兴趣的学生,前往书库挑选后放入阅览室,而阅览室里的图书则以这种方式每年更换三到四次。

“读什么不重要,关键去读。让学生们在图书馆里摸到书、感受书,在丰富图书中‘偶遇’他们感兴趣的那一本。”郭丽娜说,初一初二低年级的学生,以“博览”的开放式阅读,让大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同时,以课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对这一篇章里的金星、火星和木星不太懂,想了解更多。借着这次阅读课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恰好帮我更好地认识了这些行星。”初一八班的学生刘姿锦翻看着手边的两本书,向记者讲述自己在阅读课上的所得。

学校各班充分利用课前、课下时间,采取学生共读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下午上学前,学生们提前20分钟入校进行‘午读’,每天由一名学生阅读共读图书中的一个章节。”郭丽娜告诉记者,此前学生共读了《昆虫记》一书,发现不少学生听完一个章节后,放学后自己再进行拓展阅读。

另外,亲子共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也至关重要。“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早在幼儿园时就开始读书。而家长的引导和干预尤为重要。”郭老师的发现,记者在刘姿锦身上得到了印证。“我小的时候,爸爸经常陪我读书,带我去图书馆、书店,自己挑书。我每个学期都要读4到5本课外书书。”11岁的刘姿锦向记者介绍她的阅读心路历程。

“低年级激发兴趣,高年级则开始不断加深他们的阅读能力。”郭丽娜告诉记者,高年级的学生思辨能力不断增强,学校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名著阅读竞赛、故事交流会、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熟练运用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的利好,从而刺激学生们做进一步拓展阅读。

阅读是内化吸收,成果则表现在写作上。“自七中建校以来,已组织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写作比赛,每年都有学生获奖,获奖人数越来越多,名次越来越高。”郭丽娜介绍,通过有目的性的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引导阅读方向,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进步。

新闻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 推进文化传承 市慈善总会启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项目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安超5月12日,济宁慈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项目启动暨捐赠仪式举行。仪式上,命名成立了济宁慈善...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