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星星”圆梦,让孩子不再“孤独” 她用爱为星儿撑起一片天
本报记者 刘伟栋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目光清澈,却不愿与人对视;他们拥有天使般的单纯表情,却似乎永远在天边默默发光,就像天上的星星,生活在自己的宇宙里。这就是孤独症儿童(又称自闭症儿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在济宁市妇幼保健院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就有一位被称为“星星妈妈”的医生,她就是赵淑珍,她用爱为星儿撑起一片天。
星星孩子的故事: 康复3个月 他开口叫了“妈妈”
“还记得十四年前,我接触的第一个孤独症孩子,他叫新新。他爸爸妈妈找到我,他们十分沮丧,因为他们第一个孩子也是孤独症,对新新一点信心都没有。当时我从他们手中接过孩子,郑重地说‘您放心,我一定会让孩子开口说话!’”赵淑珍回忆起自己接触的第一个孤独症孩子时告诉记者,接触到新新后,赵淑珍才真正意识到兑现自己的承诺有多么困难。不管怎样引导,怎样拿玩具逗他,他都不为所动,只顾玩自己的,时而还存在着攻击行为。为了能让小新新开口说话,赵淑珍不断翻阅各种康复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并且每天坚持和新新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
康复3个月后的一天,赵淑珍像往常一样耐心地教新新读词语,当她再次教着“妈妈”时,新新突然抬起头不停地叫“妈妈,妈妈”。赵淑珍当时一愣,眼中喜悦的泪水不断涌出。在教室外新新的妈妈激动地冲了进来,“孩子,再叫妈妈!再叫妈妈!”之后,新新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就开始说短句,并且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交流基本不存在太大问题。现在,新新马上中考,学习在前十名,年前期末考试还得了“三好学生”。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家长的兴奋和感激,赵淑珍意识到在康复工作中自己的价值,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新新的成长也更加坚定了她的事业选择。
星星妈妈的故事: 产假只休了一半,她对家人充满愧疚
赵淑珍告诉记者,从2005年与残疾儿童康复结缘,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因为当时孤独症儿童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济宁市还是空白之地,为了掌握最系统最前沿的康复理论,赵淑珍先后去各地进修学习,并考取了6门与儿童康复有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心扑在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上,加班成为常事,赵淑珍对家里照顾很少,周末能陪家人或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成为一种奢望。“家人看到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都劝我放弃不要这样拼命了。但后来,他们感觉我真心爱这行和爱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也慢慢接受并支持我的工作。”赵淑珍说,随着自己第二个孩子的到来,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但是因工作需要,她冒着高龄产妇的风险坚持到最后一天,产假只休息了一半的时间就回到了岗位。每次想起这些,她对家人和两个孩子都充满愧疚。
赵淑珍回忆到,有次领奖回来,她看到大儿子在日记写道:“今天,妈妈又得奖状了,奖杯是一个爱心天使,就像妈妈一样……过去我非常不理解妈妈的辛苦,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妈妈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孤独症小朋友的天使……”孩子和家人的理解更坚定了赵淑珍的信念。
星星团队的故事: 共治疗和救助孤独症儿童1500余人
赵淑珍告诉记者,孤独症早发现早治疗,孩子越有可能更早的与人正常沟通。很多时候,有些家长会抵制孤独症的治疗,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期。2012年底,“星梦童圆”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开始组建,赵淑珍是项目负责人。团队主要组织宣传、公益帮扶和社区培训等活动,也针对很多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
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前往贫困家庭中,一遍遍耐心劝说,直至家长同意孩子接受治疗,并帮助联系康复机构,协调办理免费救助康复,减轻经济负担,解除后顾之忧。在团队的帮助下,1500余名孤独症儿童接受了治疗和救助。其中,孤独症儿童450余名、脑瘫儿童190余名、智障儿童700余名,并免费为750余名孤独症儿童慢性疾病鉴定,帮扶免除康复费用1100余万元。
赵淑珍说,除了继续推广开展孤独症康复治疗,她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理解。“请用温暖的方式接纳这些‘星星的孩子’。”
新闻推荐
4月19日,新华人寿济宁中心支公司邀请任城区消防大队的专业人员开展了消防演练活动。消防演练开始前,消防人员用具体案例为...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