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无人可选”“计划不足”“渠道不畅”“程序不严”四道难题 济宁市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党员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宫衍海)近年来,济宁市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从破解难题入手,采取拓宽选人视野、科学分配计划、创新发展模式、严格程序规定等措施,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坚持关口前移,解决好“无人可选”难题。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进行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经村党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推荐,由乡镇党委研究确定,建立了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和在外能人2个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注重从入库人才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平时加强跟踪培养,组织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等,乡镇党委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注重在参与完成重点工作中进行识别考察、督促发挥作用。目前,全市入库人才达到4.6万余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万余人。
加大倾斜力度,解决好“计划不足”难题。今年起,济宁市启动实施农村发展党员三年纳新行动,以解决部分村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发展党员计划重点向县(市、区)倾斜,各县(市、区)每年拿出不低于60%的计划用于发展农村党员,原则上每个乡镇每年从农村优秀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数量不低于本乡镇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60%,确保利用3年时间每村至少发展1名优秀年轻党员。指导县、乡党委分别制定农村发展党员三年纳新行动规划和年度计划,稳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采取计划单列、跟踪指导的方式,每年下达农牧渔民、农民工等结构性计划,及时覆盖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2018年,全市共发展农村党员2072名,比上一年增加16.5%。
拓宽发展途径,解决好“渠道不畅”难题。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主、多渠道培养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发展途径,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入党。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主渠道作用。实行直接联系制度,支部委员分别联系帮带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教育工作。明确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带头包保长期不发展党员村,指导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由乡镇党委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纳入统一管理,承担培养教育主体责任。依托济宁农村干部学校,每年招考300名左右的农村干部和青年人才,参加全日制大中专学历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把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入党。共有1046人光荣入党,443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配强专业力量,解决好“程序不严”难题。坚持“专业人办专业事”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严格配备数量和任职条件,确保专职专用。探索建立了“特聘组织员”制度,选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党委“特聘组织员”,帮助指导周边村做好发展党员等工作。全市共配备专职组织员801名,兼职组织员1015名,“特聘组织员”761名。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四全程”制度,即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基层党委审批等情况进行全程公开;制作《培养教育考察记实簿》,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及转正等阶段进行全程记实;坚持发展党员政审、预审和审查制度,对各环节形成的材料进行全程审核;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发展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程问责。同时,健全并落实发展党员材料审查、与发展对象谈心谈话、发展党员到会督导“三个全覆盖”制度,通过组织员全面参与、深度介入、严格审核、从严把关,有效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姚海滨李军)近日,由CPEM中国电力设备管理网在江苏南京主办召开2019第四届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