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人才工作指挥部 “一事一议”引进技术团队 半年“挖”来节能环保产业“人才链”
本报济宁讯 (通讯员许振峰尹丽娜)焦化废水、电力行业反渗透浓水、化工高盐水……这些废水中的“顽固分子”,一直因为降解难度大、排毒要求高等原因,制约着大规模的回收再利用。可在今天的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济宁经开区”),正有越来越多的节能环保产业实验室和企业快速聚集,专注于通过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破除废水循环利用中的瓶颈问题。
近日,经开区特种膜项目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在3名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的指导下,刚刚到货的生产设备陆续被送进车间,进入安装调试的准备阶段。仅此一个项目,就聚集起包括“国家顶尖人才”牛青山在内的博士、博士后30余人。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一直以“吃人才、吃研发”为特征,离开了人的支撑,产业发展只能沦为一纸空谈。而从去年8月起至今,先后已有5名行业领军人才、3个大型环保项目入驻济宁经开区,拉起了近百人的技术团队,使节能环保这一西部新城的主导产业板块越绘越实,打开了光明的前路。
一个成立刚满5年的新区,缘何能在家底尚不殷实、产业尚不成熟的初创业阶段,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吸引如此之多的行业专家?
“建新区新城,离不开高端的定位和核心资源的聚集,在所有的资源要素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才。”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一语道破原因,济宁经开区就是要把“人才”作为产业发展和新城崛起的支点,撬动整个西部新城的建设。
方向、目标既定,济宁经开区于去年8月筹组起一支由6人组成的人才工作指挥部,全员脱产,所用精力只用在一件事上——“挖人”。
“我们所说的‘挖人’,不是指挖别人墙脚,而是在表明一种态度:只要人才愿意来经开区,我们指挥部就会倾尽全力、服务到底。”指挥部工作招才专员李营说,围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区域主导产业,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外联机构、项目对接资源库等处搜集“人才+项目”的信息,遇到合适的目标就会第一时间主动出击,登门造访或邀请参观。
招才引智,态度和服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为把致力于制造废水净化膜产品的牛青山团队引来经开区,指挥部快速启动“一事一议”程序,在帮助项目建设研发实验室的同时,提供了9050平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并配套了200万项目启动资金。
诚意满满的“政策礼包”感化了项目团队、加速了项目签约,而更让他们为自己选择感到满意的,是人才指挥部贴身服务的高效办事效率。“项目是去年9月底签约的,指挥部只用2天就帮我们拿到了实验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1个星期内完成了公司生产经营所有证件的全程代办,效率真的很惊人。” 济宁滤源特种分离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袁涛表示,在他走过的地方里,像这样把“人”作为第一资源来“打仗”的并不多见。
从指挥部每月一调度,全区上报人才线索,对接石油大学、哈滨工大、青科大等高校,柔性引进1名“千人计划”专家、1名“长江学者”,60名博士、硕士;到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人才活动,承办美国硅谷博士团队经开行活动等,与15余名教授、博士(团队)签订协议;再到成立了中科清源环保装备研究院、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依托“人才+项目”计划,落地高性能复合膜、超滤膜等高端项目……“人才”这个西部新城的建设内核正在持续加速运转,汇聚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先导之力。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工行济宁任城支行为积极贯彻“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八字方针,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程度,从严抓好网点案防工作,保证...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