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子 老手艺 老艺人
见习记者 汤伟 摄影报道
济宁的老运河南岸有着一个特殊的小巷子,自元代大运河改道济宁后,这个以经营竹编、土产、杂货等为主的“竹竿巷”就出现了。手工艺人们延续着传承百年的老手艺,在这个老巷子里寻找着新的传承和未来。正对竹竿巷浮雕的位置,有一家卖不锈钢烤炉的店,店内坐着的是过去被人们称为“焦白铁”的焦树青师傅。今年六十岁的焦师傅告诉记者,从祖辈打铁传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三代,他从十三岁就开始学习打铁,现在主要做一些修补的工作,用烧热的铜块点取锡条,一点点地烙在需要修补的位置,“不少顾客家的锅坏了喜欢找我修,老手艺烙出来的结实耐用。”焦师傅告诉记者。今年72岁的张布升师傅做蒸笼也有几十年了,在他不大的门面房里挂满了编制的竹笼。据张师傅讲,现在还在做竹制编织品的越来越少,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接这门手艺,主要是由于现在的工业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手工成本逐渐变高,东西卖得越来越少了。在很多老济宁人的厨房里,都有一把刻着“济宁朱大刀”的菜刀。一辆小车、两方磨石、一个水桶,就是朱培忠师傅的全部工具了。这个摊子和手艺是朱师傅从父亲手里接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朱师傅的手法已炉火纯青。“不同的刀就得用不同的磨法,磨的时候要一步步来,刀刃磨成一条黑线才算磨好了。”朱师傅现场磨了一把刀,记者试了一下,在布上稍微一蹭便可把布划开,十分锋利。
竹篮和蒸笼
“五脏俱全”的门面
制作蒸笼
铜烙修补
磨刀也是一门功夫
竹竿巷成为济宁人心中的城市印记
锋利的“朱大刀”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军)3月22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实施党委党支部书记履责纪实管理,压紧压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