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恪守职责,22年敬业奉献殡葬行业 “我的工作崇高而有意义”
本报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郑超
或许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就连正式介绍时,他们报的也是自己的工号;或许很多人“忌讳”他们的职业,可他们依旧日复一日地接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41岁的张义波,目前担任兖州区殡葬管理所遗体接运车队队长。他说:“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服务去减轻死者家属的痛苦,这就是一项崇高而有意义的工作。”
因工作与身边人疏远,很少出入婚嫁喜庆场合
1997年12月,高中毕业的张义波来到了兖州殡仪馆,成为一名负责接运遗体的司机。自从成为一名遗体接运驾驶员后,张义波和亲戚们走动少了,朋友之间也陡然疏远,连逢年过节都很少往来。熟人碰面,不愿握手,甚至绕道而行,像对待瘟神,唯恐避之不及。工作、生活中,对方每当察觉是殡仪馆员工,总是投来异样的目光。也正是如此,张义波很少出入婚嫁喜庆场合,生怕别人问这问那而冲撞了主人的喜气。
面对冰冷的遗体、悲哀的恸哭,以及各种冷嘲热讽和世俗偏见,张义波也曾有过换工作的念头,甚至怀疑过当初的选择。一次他去接运遗体,临别时有人给他倒了一杯开水。原本一般他是不喝别人茶水的,但饥渴难耐,便喝了一口。不料,刚抬脚出门,便听到身后传来“叭”的一声。张义波听得出来,那是人家特意摔破了他刚刚喝过水的玻璃茶杯,嫌晦气。从此以后,纵使口渴得冒烟,张义波都坚持不喝丧户家的茶水。
不管逝者生前声名显赫或平平凡凡,都心怀坦诚肃穆相送
虽然有过委屈、被人误会、一直承受着压力,但张义波不为所动,世俗偏见不仅没有击倒他,反而让他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暗暗发誓:越是艰险越向前,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博得亲友、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殡葬工作在一些人看来,的确是个“口彩”不太好的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度被人瞧不起,世俗的偏见,也曾经造成殡仪馆一直招不到更多更高素质的员工,但是,社会无法缺失这一服务行业。张义波常对家人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人,殡葬工作谁去做?殡葬事业又怎会后继有人?”张义波说,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服务去减轻死者家属的痛苦,这就是一项崇高而有意义的工作。
“当有人因欢乐而忌讳我时,我会主动回避,当他人因悲伤需要我时,我会主动站出来搞好服务。”张义波用行动为这几句简单的话作出了深刻地阐释。张义波常说:“只要使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因此,他对待每一位逝者,不管对方生前声名显赫,还是平平凡凡,都一视同仁,心怀坦诚,肃穆相送。
只要工作需要便第一时间赶到,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
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特殊的工作对象、特殊的工作时间和特殊的工作环境,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求从事殡葬行业的工作人员做好随时随地工作的准备,尤其是一线的遗体接运驾驶员。不管严寒酷暑、白天与黑夜,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是工作需要,张义波都会在第一时间里赶到单位,拿着接运通知单赶到遗体接运目的地,跟丧属交流沟通,安全迅速地运回殡仪馆火化或冷藏保存。
记得来殡葬管理所工作第一年的那个春节,农历腊月二十八,屋外鞭炮齐鸣、礼花齐放,屋内妻儿老小围坐桌前,好一派祥和欢快的氛围,就在这时,张义波的电话响了,单位打来电话,通知有遗体要去接。他二话没说穿好衣服快速骑着摩托车赶到单位,开上车就去了丧户家,完全忘记了那个团圆的年夜饭。有人问他后悔来殡管所工作吗?他笑笑说,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后悔。
只要是工作需要,张义波都会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有时需要处理突发事件和棘手的纠纷事件,常常在目的地一等就是一整天,随时待命,他毫无怨言。张义波时时刻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担当起先锋模范。
新闻推荐
去年在佳士得香港卖场,据传是苏东坡真迹的《枯木怪石图》被一位神秘买家拍下,竞拍价高达4.1亿港元。尽管真伪存在争议,但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