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引智助推动能转换 刘太福

济宁日报 2019-03-27 11:04 大字

发展的关键靠创新,创新的关键靠人才。刚刚召开的全省重点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在全省开展一场大竞赛大比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乘势而上再创佳绩,其中一项就是要“比谁人才集聚力更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更大力度推进招才引智。

随着进入经济新常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济宁市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偏重、需求动力减弱、创新驱动不强、要素支撑不足的“四大短板”,面临新的发展难题。应该当到,济宁市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根子是人才的差距、科技的差距。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支持人才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人才引进、使用想办法、定措施,尽快拉长补齐人才短板。

要强化精准对接,确保人才“引得来”。招才引智,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要善于换位思考,从人才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不断改进优化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和方法路径。要在提高人才报酬上舍得投入,教育引导企业充分认识人才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也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要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制定企业岗位与人才层次、预期贡献相匹配的报酬标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体现引人才的诚意,策划设计一些有温度、有热度的招聘专场,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以最大诚意争取“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知名科研机构、高端创新创业团队等带创业团队、带科研成果来济宁市创新创业。要为人才提供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提高研发装备配套水平,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实事求是向人才作出承诺,增强人才心理预期。

要完善政策环境保障,确保人才“留得住”。 好政策“引才”,好环境“成事”。要靠优惠政策留人,对省市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要兑现到位,切实增强人才对政策的获得感;要靠优厚的待遇留人,加快建立人才薪酬增长机制和奖励机制,使薪酬报酬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要靠事业留人,让人才在济宁充分施展才华抱负、有强烈的成就感;要靠优越的生活保障留人,消除后顾之忧、增强情感认同,让人才把事业创在济宁、家安在济宁、心留在济宁、根扎在济宁。

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确保人才“用得好”。在工人当中开展首席技术专家、济宁工匠评选活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特别是对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让各类人才在济宁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进一步创新柔性引才体制机制,支持企业走出去建设“人才飞地”,到先进地区就地揽才。要推动企业通过产学研联盟等形式,采取风险投资、股权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共建国家级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合作基地等研发平台,提升济宁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借脑生财”。

功以才成,业由才兴。一个地方具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魅力和胸襟,才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乘势而上再创佳绩,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招才引智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以更有温度的人才服务、更加灵活的人才机制、更有力度的人才投入,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积累起人才优势,进而转化为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行稳致远,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走在前列,开创济宁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鸿雁湖项目进入防渗施工阶段 多区域施工齐头并进,预计2020年9月项目完工

施工人员在湖底铺设防渗毯。本报记者王博文摄本报济宁3月26日讯(记者王博文通讯员刘晴晴)鸿...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