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换取城市的“美丽” 记济宁市前卫清扫保洁有限公司业务科科长郑仰前

济宁日报 2019-03-14 08:1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彦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埋头苦干时。闹钟,是上班族必备的“装备”,不过对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前卫清扫保洁有限公司业务科科长郑仰前来说,机械化的闹钟已经没有了意义。在他的心里,早已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生物钟。

郑仰前1996年从事一线环卫保洁工作,到如今已经23个年头了。23年前,中专刚毕业,他就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从事环卫工作。刚分配到清扫队穿上环卫工作服的时候,很多同学朋友都劝他:“环卫工作既苦又脏,还那么累,名声也不好听,社会地位、工资福利都那么低,干什么不好,偏要去做环卫一线工作呀?”家人、亲友和同学们劝他重新找份工作。按当时郑仰前的条件,也的确能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但他的回答是:“什么事都得有人干,既然选取了环卫保洁这一份工作,就应干一行、爱一行,尽力把自己选择的工作干好。为了济宁城区的整洁、干净,我决心打算干一辈子环卫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郑仰前是年龄最小的一名保洁员,由于没掌握技巧,加之长时间手握扫帚,扫路时非常吃力,衣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往往一天下来,手腕和手指累得僵硬肿痛,下班回家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有一次倒垃圾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肉耷拉着,血流不止。去卫生室包扎,由于伤口太大,结果缝了六针。大夫交代他要休息,可倔强的郑仰前硬是第二天就去上班,用吊带挽着手坚守着工作岗位。

23年来,郑仰前始终坚守着“清洁城市,造福市民”的信念。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都坚持标准,做好道路保洁,每一次都认认真真地将路面扫净,把隔离桩掏尽、灰堆收尽。除非特殊情况,郑仰前基本上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班,最后一个下班。所保洁的路段在处、所历次检查考核中从未扣分,保洁质量总是名列前茅。23 年间,他清扫道路总长累计6.25万公里,用坏了900多把扫帚,至少有1000个节假日是在保洁岗位上度过的。

一身环卫工作服,一把扫帚,挥洒和承载了郑仰前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2005年,郑仰前因工作突出,调整担任路段负责人,2008年批准加入了党组织。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不但要完成自己本职岗位的工作任务,每天还要对所负责的多个工段的保洁质量逐一考核检查,对发现的质量未达标等问题,不但要求责任人及时整改,而且敢于直面批评教育,保证了作业质量达标运行。

道路保洁从凌晨5点到晚上11点,实行3班制运作,别人可以轮班,郑仰前却只能连轴转。几乎每天凌晨5点前就赶到路段对一天的清扫保洁工作进行安排,重点位置、特殊路段以及日常保洁管理,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不有半点疏漏。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增强了班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组成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战斗集体。

红星路是城区的主干道,这条路不仅路段长,而且是政府机关驻地,卫生保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进入秋季落叶期,一阵风过后,路面到处是落叶,郑仰前总是主动挥动着大扫帚一刻不停地把一堆堆树叶及时清扫装运,保障路段干净整洁。为了提高保洁质量和效率,郑仰前对清扫的路段采取早、晚班两普扫,中间加大巡回捡拾力度,对路段见脏就清,见尘就扫。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路面巡查保洁质量,帮助保洁人员捡拾废纸、烟头,从而改变了保洁间隙和薄弱环节时间段的弊端,确保了全天候无缝隙保洁模式,提高了保洁质量。

“我也不知道为啥特别自豪,就觉得我打扫完都干干净净的,特别高兴 。”郑仰前说,无论是不是自己的区域,无论是不是上班时间,看见垃圾总会顺手捡起来,成习惯了。

有人说,环卫工作平凡而普通,很难有所作为。但多年的环卫经历使郑仰前切身感受到,只要情系环卫,爱岗敬业,勤恳工作,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咱是党员,选择了这一份工作,就应该尽力把它干好,自己辛苦点儿算不了啥,只要城市的道路干净了,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新闻推荐

今年济宁市招录公务员491人

本报记者曹俐3月12日,济宁市发布《2019年济宁市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及职位表,本次考录共设置招录计划348个,其中包括面向...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