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级分流平台 实现三项诉调对接 任城区法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
近年来,任城区法院通过搭建案件分流平台,优化诉调对接方式,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有效畅通了社会矛盾疏导渠道,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升。2018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33268件,审执结24726件,结案标的额146.8亿元。其中,诉前分流案件5231件,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76.7%,速裁团队收案3481件,占全院同期诉讼案件收案10.5%。
诉前和诉中积极调解
两个家庭矛盾得解决
去年10月的一天,市民张强(化名)冒雨来到任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调解室寻求帮助。张强(化名)的父亲病亡后,他的母亲多次召集4个子女召开家庭会议,商量自己今后的赡养问题和房屋继承问题。因为张强(化名)兄妹四人意见不统一,多次协商未果,家庭会议每次都不欢而散。张强(化名)的大哥多年来一直在内蒙古居住,因多次协商未果,他的大哥就购买了回内蒙古的车票。张强(化名)听说任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调解室多次调解过家庭矛盾纠纷,且时间快、效果好后便急冲冲地来到调解室,希望在大哥回内蒙之前圆满解决纠纷,了结母亲心愿。因为时间紧迫,任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调解室刘进华、陈允苓两位工作人员立即想办法联系到了张强(化名)的家人,组织大家坐下来协商。经过调解员多次耐心细致的讲法、讲情、讲道理,反复与当事人沟通,最终达成了令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张强(化名)母亲的赡养问题、房屋继承问题均得到圆满解决。
原告李丽(化名)和被告吴飞(化名)于1980年在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都现已成年,并成家立业。原、被告结婚后,能够融洽共处,共同努力,建设了一个小康家庭。但近几年来,被告每天酗酒,酒后给妻子及其家人带来一定伤害,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与被告离婚。开庭之时,被告未到庭参加诉讼,承办法官与被告通过电话沟通意见,被告反映自己不同意离婚,要求挽救与妻子的婚姻,不敢来法院,是因为担心法官判决双方离婚。法官疏导被告,面对矛盾,不逃避,不回避,劝服他到庭。“被告到庭后,在我们的调解下,被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不再酗酒,把工资收入交给老伴,由老伴管理,共同照顾自己的孙子。取得了妻子的谅解,双方和好。”任城区法院法官王爱云告诉记者。
搭建“三级分流”平台
畅通纠纷多元化解决渠道
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中枢,构建综合分流平台。据了解,任城区法院建立了3000平米的集聚“九大功能、七大区域”的单独诉讼服务中心,实行实体化运作。实现诉前案件的一级分流。诉讼引导区设疏导分流中心,根据民商事案件的繁简情况,引导当事人在中心内或所在辖区进行调解,切实将纠纷化解于萌芽。成立诉调对接办公室。多元调解区设有人民调解室、人民陪审员调解室、律师调解室、公正调解室四个行业调解室,采取委托调解、邀请调解以及联合调解等方式,开展行业诉前调解,促进案结事了。2018年以来,四个调解室共参与调解、促进和解案件1852件。明晰规范诉讼案件的繁简分流。将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分为速裁、简易、普通和疑难四类,以3:4:2:1的比例进行四级精准分流。对于法律关系简单的民间借贷等六类案件,由速裁团队分流30%左右。对于其他简单案件,按照类型案件由“尖兵性”、“专家型”、“全科型”法官组成的独任制审判团队分流40%左右。对于相对复杂的案件,由业务庭为单位的合议制审判团队分流20%左右。对于疑难复杂和发回重审案件,由院领导为核心的综合团队进行精审分流10%左右。2018年,院领导审结案件1672件,同比上升121.6%。
以社区服务站为侧翼,创设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组建立、调、审、执“四位一体”的薛口、阜桥等5个各具特色的社区诉讼服务站,“社区诉讼服务站”由“法官工作室”、“执行团队”和“人民调解室”组成,着重对社区内和周边的诉讼案件进行全程调处,对突发性、紧急性纠纷实行多个部门联合“上门式”服务,群众足不出站即可享受立案分流、保全、调解、开庭和执行的“一条龙”服务。2018年以来,社区服务站共诉前分流案件833件,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5.1%,案件初信初访率为零,一审服判息诉率98%,实际执行到位率70%以上。
以派出人民法庭为补充,延伸矛盾纠纷分流触角。聘任45名人民调解员作为便民联络员,选派人民陪审员驻庭担任兼职调解员,构建以人民法庭为中心、“礼让调解室”为主干、便民联系点为支点、便民联络员为纽带的“庭、室、点、员”便民诉讼网络。发挥“两员”来源广、接地气、群众基础强的作用,对于诉讼到法院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纠纷,共同协助法庭做好调解工作。2018年,“两员”参与案件调解502件,调和后当事人撤诉136件,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
实现“三项对接”机制
提升纠纷多元化解决能力
构建金融类案诉调对接机制。在主城区设立2个审判团队、1个执行团队组成的金融巡回法庭,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快速化的司法服务。自去年成立以来,同一原告的金融案件均实现了集中开庭,两个审判团队共审结金融案件2822余件,执行团队共执结案件1400余件。同时建立与金融部门联系制度,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金融审判论坛、协同调研等活动10余次,促进了涉金融类纠纷的高效化解。
构建道交事故案件诉调对接机制。与交警部门、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进行对接,在市交警支队设立交通事故法官工作室,负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立案、审判、司法确认等工作,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流。一是对事故原因、损害事实无明显分歧的交警部门受理案件,法官助理受邀介入参与法律咨询和调解。二是对交警部门无法协调成功的案件,先由律师展开调解,对达成协议的直接给予司法确认。三是对进入诉讼的案件加快审理节奏,对事实清楚的案件,就地立案、当即审理、当天结案。2018年以来,共审结案件691件,案件调撤率达92%。
构建医患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与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合作,建立医疗纠纷诉前委托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相结合的“双调解”机制,即在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时,首先引导当事人到医患协会进行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依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对前期没有达成协议但在审理过程中又有调解意愿的,由法院填写委托书,由医患协会再次进行调解。2018年以来,委托的16起医疗纠纷案件全部由医患协会调解成功。
记者王乾通讯员屈庆东王福伟
新闻推荐
为提高全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数据质量,兖州区以2月28日济宁市质量核查为契机,加大力度进一步开展入户调查质量...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