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别样年
老人们围坐一起,唠家常。张芝章写下首个春联。老人们在休息区商量着如何增加年味。扫码看视频。文/本报记者孔茜
图/见习记者孙逢辉
如今养老方式有多样,让老人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则是我们的共同期盼。在济宁高新区黄庄老年公寓,平均85岁的他们已把这当成了“自己家”,在此迎来送往过新年,既享受着节前节后子孙儿女串门、拜年的热闹劲,也有护工陪伴、各式花样过年的舒心感。
日久生情多了信任
把护理员当亲人看
火红的灯笼挂满走廊、璀璨的彩灯装饰墙面、喜气的福字贴满房门,走进位于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的黄庄老年公寓内,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氛围。
春节期间,本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了95岁老人李昭典的房间,只见室内两张单人床相对而设,电视机、空调、卫生间一应俱全,地面、床铺干净整洁,丝毫未有丁点异味散发。而此时刚穿戴整齐的老人李昭典侧身坐于床边,用右手扯了扯头上的毛线帽与身边的汤海银打趣道,“侄儿,你看看我带的这个帽子像不像济公帽,是不是很好看。”
“叔,好看着呢。”正忙着拖地的汤海银抬头端详了下,夸赞着,引得老人咯咯笑。“我这个侄儿,对我的好,十成能达十成,所以孩子想接我回家过年,我也不想走。”在老年公寓生活的这半年中,这个口中“侄儿”的汤海银便是老人的24小时专职护理员,两人平日里同吃同住、唠家常,闲来散步、锻炼身体,日夜相对下这爷俩感情更好了。
“闲下空我就愿意跟他唠唠,聊完心情舒畅,这一天天的过的很开心。”经历过战乱年代和当下生活的李昭典,不仅在四代同堂的家人眼中是一宝,在汤海银眼中也显得弥足珍贵,“老人愿在这过年,我就愿在这陪他。”在他看来,与老人共度春节是一件幸福事,因为相互之间的信赖和陪伴,让生活于近30平方米的房间有了新名词,叫做“家”。
日子过的乐呵呵
把老年公寓当自个家
为使老年公寓活动丰富、年味更浓,87岁的老人张芝章便想起了抛砖引玉的法子,经过一夜的思量,上午9:30,张芝章手持拐杖走入老年公寓前厅,在长方形白板上简单擦拭后,便拿出黑色马克笔于白板上方写下“征春联”三字,而后大笔一挥,写下第一幅春联:红灯悠悠迎风展,公寓扬扬升九天。
“所谓‘征春联’实为征集之意,希望在我写下春联后,其他老伙计们能以‘接龙’的形式,接下去。”对已经于老年公寓生活了五六年的张芝章来说,在老年公寓过年是一件极为舒心的事情,所以今年也不例外。“这里住着方便也舒心,有人帮着打扫卫生、洗衣服,顿顿还把饭菜送门口,我和老伴唯一的事就是想着法子乐呵。”
张芝章说,除夕之前,孩子和亲戚们都按照传统“串门”的习俗,拿着各种礼品、吃食来看望,初一初二亲朋好友则会前来拜年,犹如在自家过年一样,热闹非凡。“你看我这屋子的东西,都可以开个小铺子了。”顺着张芝章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凡是屋内留有空隙的位置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盒,使得房间内满满当当。
当日在老人房间闲聊的半小时里,前来串门看望的亲戚络绎不绝,前脚刚送完前来探望的外甥,后脚又迎来了二儿子张荣旭一家三口的探望,“爸给您拜个年,祝您身体健康、诸事顺利。”“爷爷祝您新的一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在一通寒暄后,五口人便唠起了家常,欢笑声不绝于耳。
护工们齐在公寓陪伴
各式民俗让老人喜开颜
“太阳一出照西墙,老人出来晒太阳,晒得暖烘烘、热乎乎,就在公寓把福享……”在慈善义工团的春节慰问演出中,老人张芝章自告奋勇站于舞台,用山东梆子、山东琴书、河南豫剧演唱着自己创作的公寓故事、生活趣事,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为让老人欢喜过新年,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送春联、包水饺等民俗活动,并聘请业余演员共同联欢晚会,从而保证在精彩纷呈的前提下,便于老人参与其中。”济宁高新区黄庄老年公寓工作人员杜若芳称,目前老年公寓现有110多人,平均年龄为85岁,且分为自理、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人,所以所有活动皆依据老年人喜好而设定,而所选饭菜则会以炖菜为主,便于老人消化。
同时,春节期间,老年公寓内专职护理员、普通护理员、保洁员及工作人员近30人亦不放假,时刻陪护与老人身边,保证老人生活起居舒心,其中杜若芳便是他们中的一员,在老年公寓工作了六年的她,六年春节都在此度过。
“节前我都会抽空去看一下家中老人,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家人内心有些遗憾,但是老人们更需要我们的陪护。”杜若芳说,由于自理老人一般行动方便,皆无专职护理人,所以每日她和同事们都会每间巡访两次,询问身体状况,了解老人需求。
对于她的行为家人虽有些许抱怨,但却又能理解、体谅。说罢杜若芳又如往常般穿梭于老人们的房间内,唠着家常……
新闻推荐
日前,太平洋寿险济宁中心支公司接到了来自金乡李女士的报案电话,李女士在2018年11月30日不幸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