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流浪人员返乡过年

济南日报 2019-01-29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鲍童

在2018年年底的一天,兖州区新驿镇范窑村,在外流浪了一年多的老范终于回到了家中。见到弟弟回家,老范的哥哥无比激动,拉着送弟弟回来的市第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的手说道:“因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加上精神不是太好,弟弟走丢后不知道要受了多少罪,这还要感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不仅找到了弟弟,还专程送到了家里。”而像这样感人的画面,在2018年市第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经历过了无数次,他们把一位又一位的流浪人员送回到亲人身边,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2018年12月12日下午,在城区的一条街上,一名衣着破旧、蓬头垢面的流浪男性引起了过往过往行人的注意。负责沿街巡查救助志愿者们发现后,因为其言语不清、神情混乱,沟通十分困难,便第一时间联系了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接到站里进行救助工作。

“我们为他更换崭新的棉衣、棉鞋后,工作人员为他理了发,等他心情稍沉静候我们与他进行了耐心的沟通。知道了他叫老范,并提出想要回到位于兖州区新驿镇范窑村家里。”据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兵介绍,通过简单了解受助者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对老范进行了进一步的身份核实,并及时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之后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据了解,在2018年市第一救助站在城区累计上街巡查230余次,全年累计救助1035人,其中包括了老年人、未成年人、疑似精神病人、残疾人等人群,还跨省及省内护送228人返乡,在院治疗64人。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滞站人员的救助寻亲成功率,市地体救助站积极与公安部门进行合作开展“警民同心·让爱回家”救助寻亲公益活动,利用“警务云”大数据平台,快速分析、甄别滞站人员的身份信息。2018年以来累计为78名、涉及16个省份的流浪乞讨人员核实了身份信息,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还通过各大媒体发布寻亲公告,以及DNA大数据平台比对等技术手段将滞留在站无法核实个人身份的受助人员进行身份比对。今年以来已通过以上技术手段成功寻亲168人。

隆冬时节,这又马上要过年了,对于在街头的流浪者来说,日子越来越难过。而前来求助的人员也明显增加,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来救助站求助的人员,都是有意愿被救助,大多是想通过救助返乡过年的。”据介绍,为方便爱心市民提供线索,市民政局将24小时救助热线通过户外广场电子屏、短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发布,让爱心市民或者流浪乞讨人员能随时拨打热线接受及时的救助,让流浪乞讨人员可以安全返乡,渡过一个温暖的新年。

新闻推荐

杨村煤矿中学举行迎新春文艺汇演 师生同台,精彩节目迎新春

文艺汇演现场。本报济宁1月27日讯(通讯员刘广恩王凯记者王博文)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2019年“...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