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公诉人昂首追梦 用更好的自己迎接更大的挑战

济宁晚报 2019-01-10 10:56 大字

本报记者赵豫

10年公诉人之路,办理案件600余起,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考验,但她收获满满:首届“济宁十佳法治人物”、“山东省优秀检察官”、“全国优秀公诉人”……80后女检察官刘娟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坚守“公平、正义”的承诺,向着优秀公诉人的梦想前行。

贵在坚持,她不放过任何观摩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进、经验的积累,刘娟已经从工作上的新人变成了老手,但仍有令她感觉到棘手的地方,比如个案中的现实难题、突发状况等。“近年来,经济类型案件激增,不仅涉及合同、金融、票据等专业性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刑民交叉,也给办案人员对于案件的准确定性增大了难度。另一方面,这类案件牵扯到的利益各方较多,给我们办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刘娟说。

2018年,刘娟办理了一起金融凭证诈骗上诉案件。被告人以假存折换取被害人手中的真存折从而骗得钱财,案件本身不复杂,但关键证据被害人的陈述前后不一致,导致这一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遭到怀疑。为了补强证据,刘娟和同事们从头开始梳理每一份证据、每一条银行交易明细,通过间接证据予以补强。查银行、调监控,从客观证据入手;复勘现场,复核证人,从细节处反复核实;联系鉴定机构,从存折的数字找突破口,并加强说理论证,最终,他们得到二审法院的支持。

在追梦的路上,刘娟总结出了学习秘籍:以案促学,以案领学,贵在坚持,重在方法。日常办理案件过程中,她一方面对各类案件、各种情形进行归纳总结、参照比对;另一方面对案件涉及到的法条学深悟透,延伸拓展,学习笔记中满满记录着她对不同案件的思考理解和总结体会。为了学习庭审技巧,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观摩大要案庭审的机会,在庭上,不断记录感悟的刘娟比书记员还忙。

迎难而上,她用努力换来了“认可”

2004年,大学毕业后的刘娟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任城区检察院,2008年,她考入市检察院,被分配到公诉二处。成为一名公诉人后,刘娟爱上了这份工作,“公诉情结”深深扎根在她的心里。公诉二处所办理的主要是职务犯罪案件和重大的经济犯罪案件、侵财类案件,刘娟日常的工作就是埋头各种案件中,然后提审、开庭、核实补查证据,虽然缺少新鲜感却很有挑战性。刘娟告诉记者,现在辩护人团队越来越专业,对公诉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不断学习,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几年前,刘娟参与办理了赵某某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涉案人员之众、犯罪事实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危害后果之重,均列济宁市刑事案件之首。面对140余册的卷宗、437册的讯问录像、40余名犯罪嫌疑人、17个罪名和100余起违法犯罪事实,刘娟与专案组的同事们主动开启“五加二,白加黑”的超常规办案模式,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以上。封闭办案128天后,他们终于理清了每一笔犯罪事实,形成了2600余页、140余万字的审查报告和61页、3万5千余字的起诉书。最终,主犯赵某某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其他人员分别被判处二十五年至一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该案也被省检察院评为“2015年度全省精品公诉案件”。

心存愧疚,她学会利用“碎片时间”

除了公诉人的身份,刘娟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8岁、小女儿3岁。起初,忙碌的工作和新的身份让刘娟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尤其是在济南备战全国公诉人比赛的半年里,她一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再次离开时,孩子总是紧紧地抱着她,哭着喊着不让走。通过努力,刘娟最终获得了“全国优秀公诉人”的称号,成为济宁市检察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干警。但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因为无法陪伴女儿,她心存愧疚。为了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刘娟开始尝试改变,探索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她制定每日工作计划,高效利用工作时间,充分整合“碎片时间”。如今大女儿已经上小学,刘娟每天早上到达工作岗位后按计划办公,完成既定的工作内容,然后准时下班接孩子放学回家,陪孩子吃饭玩耍,待九点钟两个孩子睡着后,自己再总结、梳理一天的工作。

2018年12月,刘娟获得了首届“济宁十佳法治人物”。电视节目播出那天,刘娟出差在外,大女儿特意发来了微信语音恭喜妈妈获奖。“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这是刘娟的座右铭,凭着对公诉工作的热爱和“一根筋”的性格,刘娟坚信自己能实现梦想,也会以一个检察官客观公正的立场,实现每个案子的公平正义。

全国比赛中的刘娟

新闻推荐

举办应急演练 确保安全生产

本报济宁讯近日,太白湖新区在华聚能源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开展氨水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活动。新区安监局、环保局、石桥镇及相关...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