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窑

齐鲁晚报 2019-01-08 00:00 大字

薛琦利用汉代瓦当图案,设计制作的装饰用砖。薛琦对这一窑的烧制效果非常满意。取材于汉代瓦当图案的精美砖雕。烧窑,掌握火候非常重要。薛琦在查看烧制完成的成品砖雕。一口窑内,密密麻麻摆放了五、六千块砖雕。1月7日,2019年的第一个星期即将过去,薛琦起了个大早,乘着公交车来到了二十里铺西面的一座工厂。

走进厂里,西北面的角落“耸立”着一座不大的砖窑,红红的墙砖被火焰和高温烧灼得有些陈旧,正中央一人高的门上,封了厚厚的一层泥。

“你看,凉透了,可以开窑了。”摸了摸门上的泥,薛琦的眼里满是兴奋。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陶”技艺的传承人,这座砖窑里装的都是他的“宝贝”,“这一窑若按元旦算起,便是2019年的第一窑,但若按春节算起,则是2018年的最后一窑。”

在工人的帮助下,薛琦小心翘开封泥,整座窑门打开之后,他一头扎了进去,小心翼翼地取出两块巴掌大小的青陶茶托。轻轻吹去上面的窑灰,茶托的四周立刻闪现出金属样的光泽,让薛琦笑容更盛,“看看,这就是青陶烧到了最佳的形态。”薛琦手拿两块茶托轻轻碰撞,犹如青铜器乐敲击般的“乐声”响起,“‘敲之如磬’,说明这一窑成功了。”

薛琦介绍,这一窑包含了青砖、茶托、砚台、壶盛的青陶制品,烧了整整9天9夜,又用冷水淋了3天,大约成功出窑了85%,“别看现在成功率很高,最初我试验了多少年,都是成窑成窑的失败。”薛琦说罢,指了指一旁角落里堆积如山的废弃青陶制品,“有时候连续八九窑,出不来一件成功的。”

转变发生在2016年10月,薛琦在济宁市文广新局的推荐下,参加了文化部开展的非遗人群培训班,“经专家一指导,我立马找到了突破口,成功率接着就上来了。”现如今,烧了7年青陶的薛琦,通过从史书典籍中挖掘历史文化元素,设计了近千种图样,“我结合了儒家文化,设计了‘仁义礼智信’的茶托,未来还要和更多的济宁文化元素相结合,争取把咱济宁的文化符号,通过青陶制品传递出去。”

图/文本报记者李岩松汪泷

新闻推荐

济宁市民政局与重庆市万州区民政局签订帮扶协议 每年开展互访活动,定点帮扶贫困村

本报记者苏茜茜1月4日,市民政局和重庆市万州区民政局经友好协商,正式签订了《民政扶贫工作帮扶协议》。双方明确,将采取定点...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