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本报记者 唐修岳
本报通讯员 王洪玮 张美荣
近期,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速桥式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RY-GB8550BF5”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荣获行业最高奖项——“CCMT 2018春燕奖”。也是在同一日,山东太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山东省轻纺行业五一劳动奖状”。这只是兖州机械制造、造纸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由规模扩张到质量高效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而橡胶轮胎、农机装备、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四大传统产业和辖区内的270家规模企业也全部实现脱胎换骨式提升。“在传统产业上依靠自主创新、科技武装、引入高端,打造新型工业基地,是兖州人选择的永不回头的发展之路。”兖州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兖州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城市,也是造纸、橡胶、农机装备制造、化工、玻璃等传统老工业基地。从2017年开始,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变步伐成为兖州区委区政府当务之急。他们利用科技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激发新的发展动能,进而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高端、高质迈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山东迪一电子是一家生产电子半导体材料的企业,但由于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电子产业遭遇严冬,原产品趋于饱和。2017年春天,公司新上MOS产业化项目,该项目生产的新型电子元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这让迪一公司成为了山东省第一家生产这种高端元器件的公司。正是这款新产品让企业发展找到了突破口,也为企业储备了发展新动能,一期项目投产后,得到了三星、松下、小米、华为、华硕电源等知名企业的认可,年产TO封装系列产品5亿支,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 像迪一电子一样,兖州许多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成长为科技小巨人和行业排头兵,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海钰生物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硕华科技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兖州坚持把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在传统产业上植入科技元素,强化产业投资导向,严把项目准入关,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腾笼换鸟,为转型升级腾挪空间。
两年来,兖州相继关闭了青钢焦化、祥源化工等一批“两高一低”企业,去年4月更是一口气关闭了11家玻璃制造企业。与此同时,优先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好、成长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抓好项目筛选。他们建立项目库,明确路线图,列出时间表,按照“四新四化”要求,筛选确定了总投资2000亿元的24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华勤集团高性能子午轿车轮胎、太阳纸业高档特种纸等18个重大产业项目,颜店工业新城、农机装备、电子信息、经典京东名品物流等5个重大产业园区,进一步激发兖州发展活力和动力。
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兖州列出单子,排出投资280亿元的40个重点产业项目进行集中攻坚,通过集中调度、区级领导包保、一线作战等形式,加快项目进度。目前40个重点产业项目,在建项目达到21个,完成投资31亿元。
在推动产业对接高端的过程中,首先在180余家传统产业型企业转型升级上做文章,仅2018年区财政拿出4000万元扶持鼓励企业创业创新,设立6000万元实施人才聚集计划,持续加大传统装备、落后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改造力度,推动造纸包装、橡胶轮胎、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如今华勤工业城、中国农机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产业园、多联式物流园等6大传统产业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工业优势变成了现代产业优势,区内27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升级。
利用招商引资促进传统产业与全球高端的有效对接,从而助推传统产业实现超越,这是兖州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得意之作。目前,19家世界500强落后兖州,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劲动力。永华机械是一家从机床组装起步企业,近两年与德国罗特勒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利用世界一流设计、制造理念、技术管理和运营模式,企业实现脱胎换骨式提升。在最近上海展会上,永华机械成功将产品打开德国、荷兰、日本、哈萨克斯坦,合同总金额达5000万元。“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传统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创新力。”山东永华机械公司总经理陈舟告诉记者,因为创新,目前永华90%以上的产品达到了自主研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修岳日前,记者来到城区商场、医院、车站、景区等公共场所,发现随着济宁市控烟宣传的日渐深入人心,医院、图书馆等...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