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啃骨头”
■本报通讯员王洪玮
为最后一畦小麦浇上“蒙头水”,种上了最后一垄大蒜,2018年10月23日霜降这天,兖州区新兖镇尹村党支部书记单玉良长长出了一口气,像是在自言自语:“没有王书记的胆识和强力推动,这块撂了18年的‘硬骨头’还说不准什么时候啃下。”
王书记叫王辉,是兖州公安分局驻新兖镇尹村第一书记。前年四月,做了多年刑警侦查员的王辉到村的第一天就发现尹村真是“难缠”,前脚刚踏入村委会的大院后脚就给了他个下马威:“对不起王书记,我得赶紧去镇上把十几位上访的村民劝回来。”单玉良红着脸无奈地对刚见第一面来的王辉解释。
原来,早在2000年,尹村279亩的机动地承包给了部分农户植桑养蚕,18年间村里增添的几十口人没分到土地,承包户占着地不交租金,村集体也没有收入,村里的公益事业也没法开展,有地与没地的村民对立着,造成村里矛盾丛生,邻里关系紧张,一句话不和就闹乱子,有一次还差点闹出人命,村里矛盾越来越激化,村“两委”在村里没了威信,正常工作都难以开展。尹村成为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
王辉听了头在大、心在紧,但心里想的更多还是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他在琢磨,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第一书记工作组的重要职责。临驻村之前第一书记工作组计划发展蔬菜大棚增加村民收入,可土地流转不畅,这条路走不通。发展大规模种植,提高土地效益,但村内矛盾交织,让承包大户望而却步。王辉意识到,村庄要发展,土地矛盾是绕不过的坎,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先决条件。他改不掉刑警本色:“我来不是做样子给群众看,而是来干点事”,就从收回集体机动地着手,实施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这块多年没人敢啃的“硬骨头”嚼碎,还群众一个公平、公道,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群众富起来。派出单位兖州公安分局和区下派办对王辉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坚决支持。
在新兖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王辉会同村“两委”,细致研究土地回收问题,反复修改方案,合理合法合规化解矛盾。征求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后,形成了土地收益分配方案:土地回收后,由村委会统一发包。拿出土地收益的5%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剩余的以货币的形式补贴村内没地的村民。消息传出,尹村沸腾了。
为了进一步凝聚多数人共识,第一书记工作组指导帮助起草印发了《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详细说明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宣讲国家土地承包政策。王辉会同村“两委”挨家挨户沟通交流,取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同时,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新兖镇前来助阵,借助中央扫黑除恶之势对多次劝说无效的,讲明了政策红线,对个别阻挠村“两委”收回土地的势力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威慑。在全体村民大会上,王辉给村民吃下定心丸:“尹村一定驱邪气,就是要纠正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去戾气,就是要化解村民之间的对立情绪;扬正气,就是要公平公正,鼓励勤劳致富。”
“我们相信王书记,王书记做事公平,做的事都是为老百姓好。”在全体村民会议上,村民李庆才说道。李庆才的话,也说出了尹村村民的心声。在村民的压倒性支持下,开始了土地丈量和发包竞标。
“有一块地我们的标的是500元一亩,结果竞标680元一亩,还有一块好一点的块地标的是800元一亩,我们竞到920元,光这一招村集体每年多收入2万元,14家村民竞标成功,有承包权的兴高采烈,没竞到标的心服口服。”村会计说。
“村里有了钱,红利属于全村村民,留下60亩的机动地收入全部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单玉良盘算着。听到这些,王辉低头沉思,他在琢磨下步尹村改革的靶向是什么?是民主监督村干部权力运行?还是依靠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走乡村振兴之路?哦,这都是“硬骨头”,必须继续带着群众“啃”。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1月1日讯2018年12月29日,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济宁市新材料专业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成为首批加盟专业...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