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绿色生态的信息化校园 济宁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纪实

济宁日报 2018-12-25 11:51 大字

本报记者火青实习记者王卓群本报通讯员李树亮关磊

“智慧教室”透出的智能和关爱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济宁学院的同学们纷纷走进了教学楼。早八点,同学们早已陆陆续续在教室里坐好。我们来到选修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的一刻,只见教室前端墙上投影设备的幕布应声缓缓落下,周遭的窗帘轻轻合拢,教室里的灯光也同时亮起。讲台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呈现在黑板旁的幕布上,幕布上赫然显示着今天的学习内容:“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同学们的目光随即被老师吸引过去,开始投入到课程之中。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片段,而是济宁学院智慧教室里真实发生的场景。

智慧教室,是指教室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智慧教室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大趋势,而且是正在探索之中的新生事物。济宁学院借鉴了清华、北大、上海华东科技大学等国内先进大学的智慧教室建设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开发建设。目前,济宁学院已经建成了77间智慧教室,投入使用近两年半的时间。在每一间智慧教室舒适、智能学习氛围的背后,都是总控室里技术人员精心控制,勤加监管的结果。在总控室里,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着每个教室、每位老师、每位同学的上课情况,甚至连老师讲课的声音,使用的课件,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我们随意点开了70余个教室中一个教室的监控视频,是王祥老师在2A113教室的现代汉语课,放大监控录像,我们清楚的看到监控系统屏幕划分为三块小屏幕,分别完整地记录学生、老师和电脑课件。有三个屏幕助力,我们可以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看到同学们在讲台下的表现,上课全过程尽收眼底。除了监控功能,总控室还有录播系统,可以全程记录老师上课的真实情景。此外,通过智慧教室系统还可以提供教学巡查和抽查,包括现场的即时巡查以及录播后进行课后回看抽查。

在智能学习环境的基础之上,如何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构建新型教学与学习模式是该校师生们正在探索的课题。吴瑞民老师在采访中说道:“智慧教室模式不仅为老师备课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平台和载体,更要求老师培养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设计出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由单点结构水平向多点结构水平发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系大二学生任媛媛告诉记者:“智慧教室的建立,大大颠覆了从前刻板的教学模式,以前上课需要不停机械化地做笔记,不能享受课堂上老师讲的一字一句;现在有了智慧教室系统,同学们从繁重的笔记中摆脱出来了,我们可以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思维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课后去学习系统找到老师的课件并且下载下来,十分方便。”

智慧教室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型时代化教育信息,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使用。优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济宁学院从总控室到各个教学楼的光纤已经达到上万兆,从教学楼到各个教室的光纤也达到上千兆。智慧教室实现了身份识别通行技术,教室内都装有身份识别程序,程序内事先录入每个教室在不同时间段将要进行的课程,教师上课前需要提前签到,不可随意缺勤,调课,如有需要必须提前向院系或学校领导汇报,申请课程调整。

智慧教室里装有物连感知技术,教室的温度、湿度、光度等均显示在总控室的屏幕上,并可以进行控制,保持教室的恒温恒湿,冬暖夏凉,学生们再也无需担心教室的环境,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学环境的自动化控制。

分管院长介绍说:“智慧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带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促进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进而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在智能学习环境的基础之上,构建新型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更是未来教育工作者的主攻方向,探索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使命与任务。”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传统教育面向结果性评价,更多的为一次性评价;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型教育则面向过程性评价。建设真正服务于教学,为“教”与“学”双方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教学与管理平台,是济宁学院建立智慧教室的初衷。而智能教室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积累获取的大数据信息又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学校基本实现了全校教室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总控室的孔老师说,“以前是各系管理各系的教室,现在是将全校的教室整合起来,为教学和管理提供方便,使教室的使用更加科学有效。”

下一步,为更好的发挥智慧教室作用,开发更具特色的教学评估系统是学校正在积极着手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校教务处人员介绍,目前学校每套课程的评估大致有十余项评价指标,今后,学校还将根据课程的差异建立起不同的评估模版,不同的评价体系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评价体系模板,如:通识课程模版,中文课程模版 ,理工科课程模版等等……学校正在组织多方力量制定建立评估模版,并由不同的老师组成督导组执行评估,不同的督导组分配不同的督导任务,足不出户,在各自的办公室电脑上即可完成督导评估任务,实现“设备支持、人为评价、系统自动分析”,可以较好地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除了校督导组评价老师,系统里还有教师评学的功能呢,老师也可以给教过的每届学生打分,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进一步优化提升课程评价系统的制定开发。

综上所述,智慧教室里提供的讲课设施的智能化服务;室内温度、光度、湿度等自动调控;老师和学生进入教室时门禁读取信息签到、授课全程录播及其课后查询等系统的实现提供的良好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利用智慧教室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实施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等,这一切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具有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可视化、智能交互、按需推送、智能管控等核心特征的崭新环境。

济宁学院智慧教室只是智慧校园的一个缩影,他们在构建信息无缝流通的教育信息生态领域走在全省高校先进行列。

校园互联互通,让一切高效便捷

2018年秋季,济宁学院首次启用“智慧迎新”系统迎接新生入校。6200多名新生报到没有出现任何拥挤,全部通过“智慧迎新”系统,实现简洁高效,轻松有序完成新生入学全过程。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就可以在家里直接扫描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进入迎新系统,完成网上缴费、选购生活用品和军训服装、在线选择宿舍等。学生入校时只需扫一扫专属二维码,就能获得学生的身份认证,录入学籍。济宁学院启用“互联网+”智慧迎新系统,让每一位新生感受到来自校园的创新与智慧。

2016年6月6日,山东省教育厅就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加快智慧校园的应用和建设,积极开展智慧校园研究与应用,以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引领学校综合管理改革,充分融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济宁学院在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即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等核心任务,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打造数字化智慧校园。

如今,济宁学院校园网络已建成一个技术先进、覆盖面广、管理手段完善、网络资源丰富的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的智能化校园网,覆盖了全部教学区、办公区、实验中心、学生公寓、教师生活区,信息点已达6000多个,为所有的师生员工搭建起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校园,实现了信息技术服务的八大功能 。

学校布设无线AP数量达533个,智分+系列140套,包含微AP2900个,提供有线、无线网络两种接入方式,无线网络全面支持802.11b/g/n/ac,可同时工作在2.4G和5.8G频段,使用边界路由或其他具有集成功能设备实现对外连接。全面覆盖校园教学区、办公区和宿舍区,覆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可满足学校约20000名师生的使用。

搭建数据统一和共享中心,消除信息孤岛

数据共享中心是构建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的手段和工具,是在学校层面上搭建一个高层应用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一是对各单位数据进行了梳理和统一,分清数据来源,确保源头数据准确,按照教育部《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和软件行业建设标准,统一教职工、学生、部门编码,保证了人员及部分身份的唯一,形成一整套适合该校实际的信息化标准。二是所有的校园数据都要入库,建造全域数据库。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了有效的集成和共享,保证数据准确、实时和统一,从而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现象。

教师和学生综合查询决策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6年10月,学校正式启动教师信息综合查询与决策系统、学生信息综合查询与决策系统建设。教师信息综合查询与决策系统主要是实现学校教师、科研人员、领导、行政人员、及其他人员从入校工作、在校期间表现以及离校三个阶段各类数据(包含教师的自然信息、政治面貌、技术职务、行政关系、教学、科研、考核等)的一站式查询浏览,每个教职工都能通过校园网对所需的个人人事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并一键导出所有信息,方便各类申报使用,达到了信息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

学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主要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数据(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政治面貌、学习成绩、综合测评、奖助学金、奖惩信息、学团干部经历、参加社会工作、证书考试、科技成果、财务信息、图书借阅、校园卡消费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学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由面到点,全面把握学生总数及动态变化情况,全面的掌握学生个体的基本信息及在校期间的动态行为,通过消费行为统计可以掌握各餐饮点价格、服务水平,以便进行督管;通过对学生网络行为分析,找出上网成瘾的学生,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

经过前期的数据采集、复核,导入,教师与学生综合查询与决策系统已基本建成。

建设微信企业号平台,探索服务师生微服务

在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已无限接近普及的时代,其实每个用户早已习惯于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中无缝穿行,济宁学院的服务型智慧校园的构建,也是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早已熟悉的线上、线下融合——这不仅是趋势,也是师生实实在在的需求。

济宁学院微信企业号服务平台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校内师生提供移动服务的窗口。该校的企业号服务平台将逐渐把师生日常的教学、生活、科研都集成到手机微信端,智连学校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进一步探索服务师生的移动化微服务,打造学校内部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办公、智慧娱乐四大场景,构建学校与学生、教职工、校友、企业、媒体贯通的生态链。在完善已有功能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功能、新应用,今后会给师生带来更多便捷贴心的服务。

微信企业号不同于普通的订阅号和服务号,是一个学校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外部人员不能直接关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数据安全。目前微信企业号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消息通知、通讯录、综合信息查询、微官网、智慧餐厅、教学服务、电费充值、校园生活等。

网上办事大厅,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全面梳理学校各职能部门业务服务流程;全面促进管理服务规范化、流程化;制定并公布济宁学院《办事指南》。校内师生需要办理相关事务时,可先到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查询《办事指南》再去办理各类相关业务。解决师生搞不清办事流程、具体业务负责权限等问题。

大力推广网上办事大厅使用,陆续将师生经常办事“高频刚需”的流程全部搬上网,打破原来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定式,将所有面向师生的服务事项、管理事项、审批事项等事务性工作全部在线上处理,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签字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微信电子校园卡, 连接学校全场景服务

2018年初,该校将校园卡放入微信卡包,实现了电子校园卡。微信校园卡集实验室签到、会议签到、门禁出入、图书借阅、食堂消费、电子阅览室在线选座、医务室看病拿药等功能于一体,不同的场景,完全不同的功能,通过一个动态的二维码所实现,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也为学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信息化程度。

“学知后勤”,营造后勤服务新气象

学知后勤是基于“互联网+服务创新”的思维,探索服务模式转变和提升服务质量的一种创新,是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知后勤是信息管理中心和后勤处共同打造的一个微信企业号应用,实现了在线报修、新闻资讯、网上订餐、投诉建议、后勤文化为等功能,还能欣赏学校的校园十二景园风光、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师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和主人翁意识。

移动支付也作为智慧后勤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餐厅、宿舍、医务室都可以实现微信、支付宝、电子校园卡缴费,学校的后勤服务已基本实现信息化。

师生心语,建设师生沟通新桥梁

信息管理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学工处具体操作的师生心语平台,搭建了师生新桥梁,促进师生心的交流。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实现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无碍沟通与交流,开辟了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智慧考勤,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和水平

智慧校园企业微信考勤系统是一个集管理和安全为一体的软件系统,其不仅能够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师生考勤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数据表供相关人员使用,还能通过管理员对系统的使用用户进行权限管理,设定考勤对象,规定打卡时间,设计打卡规则,确定打卡地点范围,实现课堂考勤、课外活动点名、宿舍查寝、节假日学生返校签到等功能。智慧校园企业微信考勤系统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纪律意识、学习风气,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快速、准确、及时的查阅和使用网上在线学生考勤数据统计的信息资源,有效的促进学生考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改变了传统考勤管理工作方式,解决了人工统计考勤时出现的效率低、时效性差和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考勤管理的效率和工作水平。

智慧教室控制中心大屏

智慧教室课堂

2018年新生通过“智慧迎新”有序入校

济宁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图

新闻推荐

106公里济宁“大二环”全线通车

□记者王浩奇报道本报济宁讯12月20日,全长106公里的济宁“大二环”全面竣工通车,比原计划竣工通车时间提前半...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