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直了路通了事明了气顺了 咱济宁村村建有“农村文明一条街”

济宁晚报 2018-12-19 10:37 大字

本报记者 万德龙

济宁市“农村文明一条街”始建于2001年初,2005年底,全市“文明一条街”总数就达到8600余条,硬化村内道路5000多公里,栽种各类花木80余万株,安装路灯6万多盏,建宣传栏、阅报栏、公开栏2.6万余个,农村“文明一条街”建成率达90%以上。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的良好态势。

通过这些年的经验表明,“农村文明一条街”建设改变了农村的环境面貌。在工作起步阶段,重点抓村居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活动,清理“三大堆”,对小猪圈、小厕所、小垃圾堆、小柴草堆进行“四小定位”。在此基础上,实施改水、改厕、改灶和改善居室环境工程。村民写打油诗说:“以前出门就犯愁,路窄街脏难行走。如今建成文明街,小康生活有奔头。”

此外,“农村文明一条街”建设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文明街建设中,全市40%以上的村庄建起了图书室和科技文化大院,文明街的两侧都做到了村规民约、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三字经、五字歌上墙上栏。不少村每年还把村评选的新人新事编制成大型图片,张贴在宣传栏内。村民评价说,建了文明街后,地上有绿木花草,低头受熏陶;墙上有政策警句,抬头受教育;牌上有村规民约,做事有标准;栏里有先进人物,做人有榜样。这些实招,对于陶冶农民道德情操,培养农民行为规范,激励农民健康向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文明街创建活动以来,全市农村寻衅滋事、闹纠纷骂大街、酗酒赌博、封建迷信、小偷小摸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不断增多,人们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农村文明一条街”建设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市没有出现一例因建设文明街造成农民上访、农村不安定或妨碍其他工作开展的事例。不少村两委干部受到了锻炼,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提高了管理水平。文明街建设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感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农民群众说:街直了,路通了,事明了,气顺了。基层干部说: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我们建成文明街,也赢得了民心。

新闻推荐

新上4条生产线,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 伊顿工业四期部分工序已投产

抛丸机正常作业。本报记者孟杰摄伊顿厂区鸟瞰效果图。扫码看视频。本报济宁12月18日讯(记者...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