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宽广铸未来

济南日报 2018-12-18 10:19 大字

本报记者郝红炜刘帝恩本报通讯员张立云董体

一台历时三小时的肺部手术之后,患者从全身麻醉状态逐步清醒过来,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缓步从手术室自行走回病房——这不是科幻大片,也不是小说故事里描绘的场景,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胸外科,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技术的日臻成熟,提高了手术准确率,减小了创伤切口,让病人“零痛苦”就诊变成现实。

早发现早治疗,打赢“防癌”攻坚战

步入新时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许多过去难以治愈的疾病得以彻底根治,但恶性肿瘤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难点和痛点。对于癌症的认知和了解不到位,许多人现在仍然是“谈癌色变”,一说起癌症,仿佛话语间就弥漫了一层悲观情绪的阴影。而在恶性肿瘤领域,相对于其它癌症,肺癌更是有着“癌症之王”的称号。

据首都医科大学权威统计,2017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高达80万,死亡人数近70万,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而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专家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仅是死于肺癌的人数就将达到100万人。

早期肺癌可以通过高分辩CT进行筛查,通过CT筛查到的肺部结节和磨玻璃结节,一般多无症状,需要胸外科的专科医生指导是否手术或临床随访。

针对肺癌早期难以发现、发现后多为中晚期的现象,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胸外科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全高清”、“模块化”仪器助力,大大提升了肺部CT扫描的准确率和知晓率,早发现,早治疗,牢牢占得“防癌”攻坚战高地。

“主要就是几个症状,比如干咳、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部隐痛,甚至呼吸困难,憋得难受,这就必须得通过肺部CT进行检查。”胸外科主任张子腾表示,早期肺癌的科学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成活率,而“早期”与“中晚期”,往往中间只隔了几个月。

“很多人等到胸痛或者呼吸困难再来看病,已经失去了手术价值,这是非常遗憾的。”张子腾告诉记者,普通CT检测,往往并不能对肺癌早期症状起到良好筛查效果,而该院胸外科引入的新设备,完全可以做到科学防癌。“所以我们一般是有两点建议,一个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和烟民等高危人群,每年要定期体检;第二点就是如果查出了早期症状,一定要做好跟踪监测,早预防早治疗。”张子腾说。

“一把刀”是患者心中的定心丸

在过去,不少人会认为医生“越老越值钱”,患者往往首选头发花白的大夫,觉得“安全可靠”。随着时代发展,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不少年轻有为的专家型人才得到了更多患者的青睐。该科主任张子腾,就是患者心中的“一把刀”。

大夫口碑如何,患者最有发言权。在胸外科病房里,记者见到了我市兖州区南关村的患者老张。老张今年59岁,一个月前感觉吞咽逐渐困难,最严重时流体都难以下咽,堵在胸口再喷出。家人将老张送至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胸外科,诊断结果显示老张得了食道癌。

“这个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已经是拖到不能再拖才来就诊,身体非常虚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张子腾和团队首先给老张补充营养液,然后通过手术将患者部分病变食管切除,最后将患者胃部上提牵引至上部食管对接,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和记者交谈时,老张的妻子哭了起来。“老张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就这么没了,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张主任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老张妻子说,没想到手术如此成功,张主任精湛的医术“捡”回了丈夫的一条命。

老张妻子口中的救命恩人张子腾,今年37岁,是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点引入的中青年专家,说起这个80后副教授,身边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让张子腾获得了远超同龄医师的技艺。

2004年从同济大学临床研究生毕业后,张子腾开始了自己的从医之路。众所周知,心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三大重点领域,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作为胸外科领域的著名医师,张子腾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从传统手术到镜下手术,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北京、上海、广州各大医院,只要能学到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张子腾不吝脚步,凑空就去参加学习。在不少患者眼中,张子腾已然成了济宁本地的“大专家”、“国际专家”。

张子腾的“国际范儿”,来源于他去德国学习的经历。“那是2014年,我和同事被派去德国学习,这段日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张子腾告诉记者,在德国的大医院里,有两件事让他终生难忘,进而改变了他的行医态度。

“第一件事是当时我在街上走,一辆救护车驶过,前方车辆自动闪出一条空挡,大家自觉为患者保驾护航。第二件事则是发生在我去学习的那家医院里,我试图给值班医生帮忙,但那个大夫给我说‘停下,那是我的工作’。”这两件身边小事,让张子腾懂得了什么是对患者的尊重,什么是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

回国后的张子腾,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从患者视角着手,提升患者就医手术体验,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构想逐步实施,加之“一把刀”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树立起张子腾的好口碑。

如今,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胸外科8人的团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科室主任张子腾的带领下,攻坚克难、不断向前,全力守护患者健康,大力提升诊治水平。在患者的口口相传下,该团队已经成为区域性知名专家团队、百姓信得过的“安心团队”,辖区内乃至周边城市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胸腔镜微创,减小患者痛苦

一提到胸外科手术,如食道、肺部手术等,不少人说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切口大,看到病人切口贯穿整个肋部,“开胸”、“扒皮”让人听后不寒而栗。而胸腔镜微创手术,则是引领了胸外科手术的重大技术变革。

“过去手术切口都是在20公分左右,很多时候要去掉患者的肋骨,患者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往往术后几天还疼得动都不敢动。”张子腾说,以往肺部手术损伤大、风险高、恢复难,不少病人因为害怕而选择临床观察,常常把早期拖成中晚期,最终错过手术治愈的最佳时机。

自从引入胸腔镜微创技术后,患者的表面切口控制在了5公分内。“一般是在患者胸部打3个小孔,其中1个放入胸腔镜,将患者胸腔内部情况清晰地展现在电视屏幕上,医生看着电视画面,通过另外2个操作孔将器械探入胸腔,深入检查或将病变组织切除。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据张子腾介绍,胸腔镜微创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很多患者术后几天就可以做到完全康复。

“快速康复”理念,引导现代医疗新气象

张子腾的手机中,保留了几段视频资料,看后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其中一段,便是前文介绍的患者从手术室走回病房的“奇景”。

而在另一段视频中,患者侧身躺在手术台上睁开眼睛,意识已经清醒,患者面向镜头微笑时,胸腔镜微创手术还在进行。“过去我们扎个针,患者眉头还得皱一下,现在术中全麻变局麻,患者不皱眉很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技术大大降低了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痛感。”记者在看视频时,不由感慨现代医学技术之先进,让手术有了“变魔术”般的感觉。虽然两段视频只是一隅之景,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济医附院胸外科的建设高度和技术领先可见一斑。

“快速康复”理念的引入和实施,让医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过去手术前,医护人员会让患者12小时禁食,如果是第1台手术,患者还能忍受,要是第2台或者更往后,患者往往要一天不吃不喝,这对于患者是十分不友好的。”张子腾告诉记者,快速康复对患者的照顾体现在方方面面,现在患者只需要术前2小时禁食即可。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手术时间的缩短,患者可以不插导尿管,相信很多做过手术的男性患者会很有感触,因为插导尿管很不方便。”此外,以前要十余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康复的手术,现在通过新技术新理念的配合也大大缩减了康复时间。从手术台走回病房的例子虽然不多,但足以证明,现在该院胸外科手术已经做到了极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追求创新发展的脚步不能停,为患者谋幸福的初衷不会忘。“逢山开路,逢水搭桥。”步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现代医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坚信,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胸外科定能顺势而为,积极进取,朝着光明的前景大步迈进。

新闻推荐

临时停水不用怕 清水送到家门口

见习记者汤伟上周五,因任城路供水管道改造,王母阁附近小区需要临时停水施工。在确认了停水时间之后,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