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流浪者老范回家了

济宁晚报 2018-12-17 10:19 大字

本报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苏益若

12月13日,在街头流浪1年多的老范终于回家了。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老范安全护送到了兖州区新驿镇范窑村的家中。为欢迎老范回家,弟弟一早帮他打扫了房间,安装了有线电视,村委会送来了米面油。兖州区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老范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如今又年过花甲,下一步他们计划将老范送至敬老院供养。

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不止一次离家

12日下午,一名衣着破旧、蓬头垢面的流浪男性蹲坐在街边,引起附近市民纷纷围观。因该男子言语混乱,沟通十分困难,沿街巡查的救助志愿者发现后,及时联系了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救助站随即派车并安排工作人员将其护送到站内。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其行为举止,判断他身体并无大碍,在为他更换崭新的棉衣、棉鞋后,工作人员为他理了发。“通过与他耐心的沟通,受助者主动告知其家庭地址,并提出想要回家。”据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兵介绍,受助者自称姓范,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兖州区民政局取得联系,并最终核实到受助者的详细住址。

“受助者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这些年一直靠弟弟一家照顾。”据李兵介绍,老范曾不止一次独身前往济宁,这些年他靠捡拾垃圾生活。最近几天,天越来越冷,身着单薄的他蜷缩在街边这才被好心人发现。据老范所在村的村主任介绍,这些年老范并不喜欢待在家里,他一个人跑出去成了“常事”。

市民若发现流浪者请拨打热线电话

“目前救助工作难以展开的尴尬之处就在于,不少街头流浪人员宁愿‘自由’地流浪,也不愿接受救助帮助其返乡。”李兵说。据记者了解,在实际的救助工作中,绝大部分流浪人员以乞讨为生,最希望得到金钱救济,但救助站只能提供食宿、洗理、车票返乡等服务,救急不救穷,因此流浪乞讨人员大多不愿意入站接受救助。李兵说:“以往在街面开展主动救助的时候,不少流浪者见到提供救助的工作人员反而拔腿就跑,尤其是职业乞讨和拾荒人员通常是拒绝提供救助的主要对象。”

入冬以来,济宁市的气温一天低过一天,而这样的天气,对于在济宁市街头的流浪者来说,日子越来越难过。记者从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了解到,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前来求助的人员也明显增加。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来救助站求助的人员,都是有意愿被救助,大多是想通过救助返乡的。”据介绍,为方便爱心市民提供线索,市民政局将24小时救助热线通过户外广场电子屏、短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发布,让爱心市民或者流浪乞讨人员能随时拨打热线接受及时的救助。救助站每天派出站内所有救助车开展街面主动救助,为在车站广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地区进行摸排,掌握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并劝导、引导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

24小时救助热线:(0537)2211940。

新闻推荐

个性化专项服务招项目,科技金融创新园 新入驻企业,3个月实现落地运营

园区工作人员到企业实地了解需求。园区工作人员向创业中心了解相关政策信息。文/图本报记者孔茜...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