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巷的“爱心驿站”
■本报记者唐修岳
在济宁,有这么一支默默无闻的队伍,他们自觉聚在一起,用朴实的行动播撒爱心与希望;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出现在交通路口,无论酷暑烈日、寒冬腊月;他们中有机关工作人员、莘莘学子、普通市民,自觉组织起来将志愿服务带入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可亲可敬的志愿者传递文明、弘扬正能量,用实际行动为“文明济宁”添砖加瓦,让社会更温暖、更美丽。
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出现在大街小巷,志愿服务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所熟知。“先生,请退回到停车线后,注意交通安全,谢谢配合。”“大娘,您不能逆行通过,我带您走这边,慢点……”在城区的十字路口,总能看到志愿者们配合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劝导不文明行为,成为城市街头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娘,最近天冷啦,我过来问问您有啥需要添置的吗?”“挺好,都挺好的!谢谢你们呀!”近日,全市气温骤降,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队长王福银按照工作要求来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她告诉记者,自2015年正式创设“爱心驿站”以来,他们的志愿服务队伍已由最初的12人扩大至近300人。大家秉承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便民利民服务,获得了广大居民好评。
大家奉献爱心是好事,应得到鼓励和回馈。因此,为持续激发成员们的志愿服务热情,竹竿巷“爱心驿站”创新引入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的行为作为“爱心积分”存进“银行”,每参与公益服务一个小时获得一分,志愿者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相应的项目或日用品。“虽然大家不在意这些日用品,但能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也会激励更多人传递正能量。”王福银说。
公益人人可为,志愿者人人可做。如今,在济宁的角角落落,处处涌动着爱与感动的故事,凡人善举、与善同行成为社会新风尚,为建设文明济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记者陈硕通讯员满龙诚摄
新闻推荐
情暖城乡困难群众 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 “慈善助困·情暖万家” 捐助活动启动
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元旦春节期间帮扶救助和扶贫协作重庆市万州区工作,日前,市慈善总会联合齐鲁晚报济宁记者站、济宁...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