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和谐使者”周素梅,十年开办了三家养老院 努力让失智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齐鲁晚报 2018-12-14 08:15 大字

老人如孩童般与周素梅一起玩耍。本报记者黄健恒摄本报记者孔茜视频记者黄健恒

“我爷爷102岁,从小跟他最亲,所以受他的影响最大。”对于老年人,周素梅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刚刚获评第三届齐鲁和谐使者的她,因曾目睹过常年照顾瘫痪老人而不堪重负的家庭境遇,为此她通过公建民营模式,十年来,先后开办了三家养老院。在她的养老院里,失智、半失能老人居多,面对这些“小朋友”,从老人房间布局到营养配餐,她事无巨细,为的就是让老人快乐安享晚年。

把老人当“孩子”

给予悉心的呵护

位于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的黄庄老年公寓,是周素梅开办的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院。每天上午7点,从踏入老年公寓的那刻起,她便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不闲着。查看营养餐配置情况,巡查老人身体、情绪状况都是她最为在意的事。

“大爷,今天感觉如何呀?”“大妈昨天睡的好吗?”“早上的饭菜可口不?”每到一个房间,周素梅都会反复询问着。奇怪的是,一些老人虽不太爱言语,却如孩童般抓住她的手,与她“玩耍”一番。即使是简单的掰手腕游戏,都会引得老人们捧腹大笑、开心不已。

“我们这有很多半失智、失能的老人,他们虽然不太能表达,但却很简单真实,开心就笑,伤心就哭。”在周素梅看来,每个老人都是“小朋友”,需要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耐心、细心的呵护。

“杨阿姨患有老年痴呆,因为不熟悉环境,刚来的时候时常哭闹,让人看着特别揪心。”巡查至杨阿姨房间,周素梅如往常般唠着家常。她说为了让老人情绪上得到缓解,结合老人教师身份,周素梅便想出了让杨阿姨重回“讲堂”的想法,每日她都会组织三五护工或两三个老人在杨阿姨的房间内听课,时间长了,老人将公寓当成了家,即使有时会忘记儿女的长相,但却依然记得周素梅的模样,如果哪天周素梅没去,她就会像小朋友般发脾气。

她待老人如亲人

细心周到获赞许

“我可以在这‘老’吗?”这个令人心疼的问题,是周素梅不曾忘记的对话。周素梅认为尊老敬老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使公寓内的老人能够得到悉心的照顾,从老人房间布局、营养配餐到卫生打扫,她事无巨细,边学习边改进。

“老人多半牙口不好,既营养又易吸收的食物是首选。”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她并没有以“专业”自居,而是时常利用空余时间去参加营养学培训班。从人体所需营养及如何搭配入手,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制定出了一套营养餐饮配搭方案。“哪个老人爱吃甜的,哪个老人爱吃咸的,我们都会一一记录,并会将饭菜送至老人房间。”周素梅说。

而对于公寓内患有风湿疼痛的老人,每逢阴雨天气她则会格外关注。一有时间便会跑去老人们的房间帮着按按摩、捏捏腿,缓解老人疼痛。“周院长特别细心,不仅陪我聊天,还时常来给我按摩,连我闺女都做不到。”提及周素梅,生活在老年公寓的张阿姨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露出幸福的笑容。

自筹自建养老院

周边村民都想来

为更好地照顾家中老人,2008年周素梅在李营镇后双村的自留地自筹自建了第一家“老年公寓”。开始只是想着自家老人住,没想到周围邻居看到了也想住进来。”了解老人们的诉求后,周素梅便走上了养老服务行业这条路。这家最早的任城家福乐老年公寓也从最初只有4位老人增加到30多人。每天看到老人们在一起打牌、聊天开心的样子,周素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我爷爷102岁,从小跟他最亲,所以受他的影响也最大。”对于老年人,周素梅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2013年,她又开办了第二家养老院——黄庄老年公寓。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家养老院从自筹自建变为了公建民营,而所谓公建民营模式,则是由政府提供场地租赁合同给个人运营。模式有变化,但让老人住的舒适的想法从未变过。

“每个老人都是宝,人生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对于周素梅来说,为人子女当尽孝,在家里尽孝,那是小孝、小爱。而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回报是大孝、大爱,2017年又在鱼台开办了第三家养老院。未来,她想再向前迈一步,继续开办养老院,让每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新闻推荐

太白湖新区加快食品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林通)12月11日,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调研食品科技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工...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