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到地方,王传祥十几年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本写满了20个 奉献是幸福和快乐

大众日报 2018-12-09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齐静

在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宁收费站,说起“老大哥”王传祥,大家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2003年7月,王传祥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收费员。工作15年,王传祥累计收费超过2000万元,从未出过一次差错。但最令大家钦佩的,还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无偿献血经历。

2000年,在部队服役的王传祥和战友外出,恰巧看到一辆红十字会采血车打着“急需B型血”的牌子。他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臂:“献血是救人,我是军人,请抽我的血!”从那以后,王传祥就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年都要献血。

从部队到地方,18年来,王传祥的“救人行动”从未间断,血越献越多。截至目前,王传祥的献血本写满了20本,献血总量已达5万毫升,相当于20名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至少可以挽救125人的健康和生命。无偿献血的奖杯也从铜质奖变成了银质奖、金质奖。

“相比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2013年7月,王传祥在血站留下了自己造血干细胞的样本。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匹配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匹配成功非常难得。2014年12月,王传祥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留样本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好几年也没有配型成功,我有机会成为一名生命火种的传播者,为他人延续生命,感到既激动又光荣。”王传祥说。

2015年4月27日,王传祥专程前往济南千佛山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采集过程中,王传祥一动不动,虽然全身酸痛,却始终面带微笑。当天下午2时左右,抽取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被送往天津,并于当晚植入等待救助的患者体内。当得知受助者成功接收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时,王传祥说:“年轻的生命保住了,感到特别高兴、开心。”

“牺牲奉献是军人的崇高追求,作为一名服役12年的老兵,我早已把奉献当成幸福和快乐。”谈及自己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王传祥笑着说。在王传祥的感召和带动下,身边同事也纷纷投身各种公益和志愿活动。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传祥爱心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拥有正式注册志愿者125人。王传祥也在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注册“移动血库”志愿者组织,会聚更多爱心人士,让这条流淌着“生命红”的爱心河流发展壮大。

新闻推荐

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工作重点

■本报评论员昨天,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议,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查找问题、强化措施。全市各级要...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