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更活 平台更好 市人社局为济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提升平台质量,人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济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实现新作为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市人社局成立人才支撑体系推进专班,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调度通报、督查问责等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围绕“双招双引”工程,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举办3场“招才引智”专场会,在省内高校举办2场“孔孟之乡·文化济宁”校园人才招聘活动,全市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507名。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工程”等五大引智工程,执行引进外国专家项目83项,引进外国专家209人次。组织24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海洽会”,发布人才合作项目390个,对接项目282个,经过筛选24个项目被确定为省重点项目(全省共240个),其中“改性石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批量生产”项目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1名人才获得“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2名人才获得“齐鲁友谊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推动人才振兴,会同渔业、农业等部门组织“渔业专家服务基层示范活动”等专家服务基层活动12场,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培训基层技术人员1200余名。围绕助推产业园区发展,邀请12位具有创新创业业绩的美国硅谷博士来济宁市现场对接交流,与济宁市园区企业签订合作意向31项。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
一是创新实施事业单位“优才计划”,充分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不受开考比例限制,不设置笔试环节,由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单位)组织实施面试、考察进行招聘,25家单位引进48名博士研究生及“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二是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激发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已为4名专业技术人员办理离岗创业备案手续。三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分类评价、科学考察,制定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条件,体现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点,淡化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重点考核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工作情况,首批70名基层卫生人才通过评审获得高级职称,调动了基层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授权卫生、教育、经信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相应系列高级评委会办事机构,充分考虑行业实际,遴选高水平专家担任评委,提升了职称评审的科学性。鼓励发展复合型人才,已取得一个系列(专业)职称并聘用在相应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从事工作再申报评审或报考其他系列(专业)同级别的职称,可不受所在单位岗位限制。
人才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一是进一步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梳理23项绿色通道服务事项的政策规定、办理流程、责任单位和承办科室,印制了《济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手册》,首批为273名高层次人才颁发“圣地人才一卡通”。二是抓好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特聘办法的落实,对高层次人才来济工作开通“绿色通道”,采取专家评议、组织考察的方式,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7名,其中包括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名。三是加大人才推荐选拔力度。10人入选齐鲁首席技师,1人完成省外专“双百计划”实地考察;2人通过省突贡专家评审;2人进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综合论证环节;1人被确定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类(海外)初步人选。评选“孔子友谊奖”专家6名,选拔市突贡技师27名,技术能手99名。承办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1名选手代表山东参加国家选拔赛。开展了市突贡专家、创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拔尖人才和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选拔工作,目前正在准备评审。
人才平台打造取得新成绩
一是博士后站规模不断扩大。经过积极工作、努力争取,在全省获批数量较上次大幅减少三分之二的形势下,成功获批1处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善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申报机制,新建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6处,及时帮助企业引进博士后25名。二是做优做实海外联络站。在俄罗斯、瑞士、乌克兰新建海外联络站3处,通过海内外联络站发布人才项目需求信息100余条,搜集资源信息200余条,集中举办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两场。三是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济宁市技师学院创建为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获奖补资金800万元。2家单位创建为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新认定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9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家,技能人才载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4283人。四是提请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续签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济宁基地协议,对接第九批10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到济宁市开展课题研究和科技服务,创造经济效益2100余万元,评选认定了鲁抗医药等20家企业为“济宁市市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济人研
新闻推荐
首迎“双11”大考,滨河电商快递产业园从容应对 七天处理175万件,服务没打折
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快件。随着“双11”落幕,自动化分拣线上的快件少了不少。文/图本报记者邓超...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