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环保” 扫除环境监管盲区

济南日报 2018-11-08 09:07 大字

本报济宁讯(记者王粲)近年来,我市环保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打造网格化环境监管升级版。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大气污染防治为牵引,以网格化环境监管为核心,为打通市县乡三级和行业部门环境监管责任传导隔板,扫除环境监管盲区,破解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精心打造“济宁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构成“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保监管模式,济宁市智慧环保工作的成功做法入选2018全国环保互联网典型案例。

2016年底,我市在全国首创建设156个乡镇大气标准站并应用于日常考核。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将城管、住建、交通、煤炭、港行、公安等11个政府职能部门和14个县市区的环境监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共接入监控视频10981路,各类监测点位1800余个,车船GPS导航4205个,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平台搭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动态数据库已包含废气、废水、污水、空气质量等监测记录1200多万条,汇集的环境监测大数据可以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和行动依据,为环境科研提供数据支撑。2018年,新建1处涵盖颗粒物动态源解析、气溶胶观测等要素的大气监测超级站及4套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和高空瞭望系统,与乡镇大气标准站及998个大气微站共同形成了济宁市大气污染物全方位监测网。

全力构建覆盖济宁市域的环境监管网络,为每个子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我市共设立县级环境监管网格14个、乡镇网格162个,配备专职网格员918名,为每名网格员配备了移动终端。2017年2月份以来,济宁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共发现各行业部门违反导则问题1575个,县市区企业问题16447个,网格员共上报各类环保事件19万余件。

新闻推荐

高新区电视台11月12日正式开播 这是全省第二家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的广播电视台

本报记者曹俐通讯员张阳济宁高新区电视台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播。每天0点至24点,连续24个小时在有线电视端播出。开播后,与...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