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运河情愫
刘瑞芬
我出生在济宁城区古运河南岸的一户平民家中,我家往西不远便是草桥口,我是喝运河水长大的。这条运河伴随了我儿时的欢乐,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如今它又进入了我的回忆和梦中,它就是一条从千年走来伴我终生令我魂牵梦绕的母亲河。
说起运河,它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景象就是雨季后期的发洪水了。每到此时,那滚滚的黄水撞击着桥礅,拍打着两岸,翻滚着浪花奔腾而下,势不可挡。满河的黄水眼看就要上岸了,它把两岸百姓带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每逢此时,老人们是不让小孩子单独去河边的,并吓唬他们说新水下来很馋,每年都要淹死几个人的,于是孩子们便不敢独自走到河边。
待到河水稍许平稳、消退一些时,便到了大船运送物质的大好时光。船就是船民的家,船上运送的物质就是他们生活的来源,船夫一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船上。站在我家门口就能看到船尾的妇女在生火做饭,大点的孩子帮着干活,小点的孩子则在背上系一葫芦在船仓玩耍。船队是互相帮助、结伴而行的,在河的北岸,几个纤夫拉着长长的纤绳大声喊着号子,弓身前行,吃力地一步步向前挪动着。
船只过闸是对船家的最大挑战。为了安全,过闸前,船夫则让一家老小全部下船上岸,老草桥是单孔石礅木桥,闸垛及闸口附近的河岸是用石块砌成的,在河的北岸靠桥的地方设置了专门拉船过闸的绞盘,纤绳一端系在绞盘上,另一端系在准备过闸的船头,几个船夫喊着号子像推磨一样,用力推转着绞盘,纤绳便一圈又一圈缠到绞盘上,船便离闸口越来越近,等到船接近桥礅时,站在船头的船夫便用一根头上带铁钩的长竹篙勾住桥礅的石缝,其他站在船帮的船夫也用竹篙顶住桥礅,他们紧张熟练地驾驭着大船,一寸一寸地艰难前行,等船只都通过了草桥闸后,岸上的家人们便又回到船上,不一会船上便升起了炊烟,响起了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大船过闸时,偶尔也有意外发生,船翻了,家毁了,岸上的老婆孩子凄惨悲号,那场景着实让人目不忍睹,痛彻心扉。
金秋季节,河水渐清,鱼儿也肥了,鱼鹰船会来这里捕鱼。每只船上有十几只鱼鹰,据说渔夫用小绳把鱼鹰脖子系住,以免它吞下大鱼。渔夫先把鱼鹰赶下河,然后不时地把捕到鱼的鱼鹰用竹篙捞起,取出嘴中大鱼,顺手从鱼篓中取出一条小鱼喂它,再把它扔到河里,一条船半天就能捕到几十斤鱼。每逢鱼鹰来到这里捕鱼,岸上便站满了观赏的人,一边为鱼鹰喝彩,一边欣赏这幅只在南方才能看到的渔乐图,怪不得人们都称济宁是江北小苏州呢。
春夏之交,运河两岸到了一年最美的时候。岸边绿树成荫,槐花飘香。西边离我家十几米远的神道街北首青石板砌成的码头上,邻居们互相打着招呼,来河里打水洗衣洗菜的大姑娘小媳妇一溜摆开,一边说笑聊天,一边干着各自的活,特别是洗衣服的女人们,抡起棒槌砸得衣服嘭嘭作响、水花四溅,笑声一片。五十年代岸边的百姓是喝运河水的,他们把水从码头挑回家,倒入水缸中,然后撒一点明矾,用棍子搅搅,等水清了再用。枯水期,河水浅了,人们便在离河水约两米远处挖一井坑,水便慢慢溢满井坑,坑中水质清彻见底,十分诱人,人们从井坑中打水上来,洗衣洗菜,但不能饮用。码头对岸的宽阔处,搬罾捕鱼的人正上下搬弄着竹篙,落入网中的鱼儿欢蹦乱跳,泛着银光。东边不远处摆渡船不停地穿梭于两岸,运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们。路口的大槐树上,一对乌鸦搭建着新窝,树下的丫头小子们个个挥舞双手,仰着头,朝着树上搭窝的乌鸦高声呼喊,“黑老鸹,白脖子,张三娶个老婆子,又屙下,又尿下,气的个张三不要她”。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看谁喊得更响。树上的乌鸦飞来飞去,用叼来的干树枝搭着窝,为孵化小乌鸦做准备。如今的济宁城区,别说白脖子乌鸦,连黑乌鸦也看不到了。初夏的运河畔,这水、这人、这树、这鸟,这一幕幕生活场景绘成一幅美丽祥和的老运河风光图。
说起这段老运河的知名商户,除京省驰名的玉堂酱园外,就不能不提到我家东邻一墙之隔的百年膏药老店“接骨刘”。古式门楼,板担门,高门台,门两旁各有一块长条石凳,供人们歇息聊天,大门旁有一棵老槐树,树荫遮盖了整个门前的空地,门房里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大家都称他季二爷,老人留有白胡长须,脑后挽一发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相。此人无有家室,无儿无女,在“接骨刘”做一常年伙计,老人每天早上先卸下一块块门板,然后拿一带钩竹竿挑起精制成串的老店招牌(也叫膏药幌子)挂在大门两旁,准备迎接前来买膏药或接骨捋伤的客人,晚上再挑下招牌,上好门板,日复一日,他颤巍巍的样子很有仪式感。“接骨刘”老店主人,人称刘二姑娘,她高挑身材,双眼皮大眼睛,眉清目秀,因其家中只有姐妹两人,无有男丁,为传承老店祖传熬制膏药秘方和医术,终生未嫁。她每天热情接待前来就医的人们,因膏药店在济宁远近闻名,主人又有着菩萨心肠,使老店生意红红火火,每隔几天就会有熬制膏药的药香味飘到我家院子里。如今刘家二姑娘早已作古,其家族后人仍传承着“接骨刘”老店的医术、医德、医风,经营着这百年老店。
自1959年挖了梁济运河后,济宁再也没发过大水,门前的河水也小多了,济宁老百姓把西边的梁济运河称为大运河,把穿城而过的运河称为老运河。老运河有段时间河水严重污染,水质发黑变臭,每看到曾经滔滔流水的运河变成了臭水沟,我心中便有一种隐隐的疼。后经历届政府的大力治理,河水逐渐清彻起来,河南岸盖起了仿古建筑,新修的桥梁,岸边种上了花草树木,居民也由原来的平房搬进了楼房,人们在两岸散步、聊天、唱歌、下棋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真正呈现了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的大好景象。
如今我已搬到光府河畔居住,但我心中始终对老运河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它就像我青少年的伙伴,它就是我的乡愁,古朴自然的老运河是我心中永远不可或缺的情愫。
万元奖金等你讲述运河故事 ——中国首届运河故事 非虚构写作大赛征文启事
即日起,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宣传部、任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宁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中国首届运河故事非虚构写作征文大赛,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
作品内容围绕“运河”主题,在传奇或平凡的故事中,发掘运河文化,讲述百态人生。来稿要求原创,非虚构,未公开发表,内容健康,注重文学品质和故事性,字数限4000字以内。
本次征文设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三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八名,奖金500元。
本次征文仅接受电子邮箱投稿。来稿请寄mantao909@163.com,jnrbjgb@163.com。截稿日期:2018年10月31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万艾东徐明波近日,为全面消除非法爆炸安全隐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中秋、国庆佳节,济...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