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晋升”企业掌舵人 他坚持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济宁晚报 2018-09-17 13:04 大字

本报记者 苏茜茜

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幼年历经三次手术,终于勉强站起来;后来,通过不懈努力读到高中,但因身体不便,最终与大学无缘;再后来,他来到机械厂,学技术、干采购,求师拜友刻钻研;如今,他从机械厂普通工人华丽蜕变,变身企业掌舵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57岁的周玉华,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两次参加高考都上榜,可没有学校接纳他

周玉华的童年是苦涩、辛酸的,幼时身患脊髓灰质炎,双腿不能行走。为了给他治病,父母节衣缩食、东求西借,抱着他跑遍了济宁的大小医院,经过三次大的手术,才使他勉强站立起来,扶着东西能迈上几步。为了练习站立、走路,倔强的他手扶墙,艰难地向前挪动,摔倒、起来,再摔倒、再起来。他硬是咬着牙学会了站立、行走,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凭着顽强的毅力,周玉华读完了小学、中学,可考大学时,命运又一次给他开了个玩笑。两次参加高考两次上榜,可由于身体重度残疾,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上大学的梦想在现实面前犹如一个破碎的泡影无情的消失。面对残酷的现实,望着满头白发、昼夜为自己操劳的母亲,周玉华说:“妈,我虽然残疾,行走不便,可我还有一双手,我一定能够想法养活自己。”

“认准的事就要锲而不舍地去做,哪怕困难重重,有一线希望,决不回头。”这是周玉华经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1990年,周玉华所在的村委会让他负责利民机械厂,当时只有5人,三间狭窄的门面房,一台旧焊机和一台破旧车床。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周玉华想到的不是困难,而是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把工作干好。没有资金,他就求亲告友、东凑西借;不会技术,他便拖着残疾的腿,求师拜友、刻苦钻研;为采购合适的原材料,他多次到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等城市考察。为搞好企业,周玉华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昼夜不停地转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周玉华的带领下,企业已发展成为集锅炉、压力容器、环保设备制造,机械加工、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械产业。目前,周玉华创办的企业占地30余亩,生产区超过8000多平方米,总资产1500余万元,年产值突破6000余万元。

事业有成后,他为残疾人储备一些工作岗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6年,周玉华在外出考察项目的途中出了车祸,导致右手丧失功能,使他的身体雪上加霜。但是他没有退缩,硬是咬着牙挺起了脊梁。周玉华说:“一个残疾人只要鼓起勇气,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就能获得人生的价值,正常人能干成的事,残疾人也能干成。”

周玉华常给员工说,人活着不光为自己,也应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年,他出资帮助村委会盖科技大楼,捐助资金20万元支持辖区幼儿园建设;每年春节,他都会为辖区内的困难家庭、孤寡老人、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他还资助了部分贫困学生、残疾学生,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

按照周玉华描绘的人生蓝图和企业的发展规划,2018年,企业发展在“立足环保节能、紧扣国家产业政策”的基调上,持续在产品创新和理念创新两个方面发力;在产品创新方面,获得硫酸行业余热回收行业国家发明专利,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号召开发出移动式污泥、污水处理系统。此外,还将组建网络营销部门,力争在快消产品满天飞的网销市场上打造集商务沟通、技术交流、网上签单于一体的线上交易平台,同时也为身患残疾、有志于网上交易的残疾人朋友储备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为残疾人事业尽一份力。

周玉华,57岁,中共党员,肢体三级残疾人。他凭借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把一个只有6名职工、资产不过万元的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年产值2000万元的实体型企业。创建了济宁环保锅炉厂、济宁市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济宁华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济宁华德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置职工86人。

周玉华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残疾人自强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山东省残疾人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的周玉华

新闻推荐

好人气!济宁技师学院一上午迎3400余名新生 学一门技术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新生办理报到手续新生报到本报记者曹俐通讯员魏林娜昨日,济宁市技师学院迎来3400余名秋季新生。学院冠名班创历史新高,与太...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