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是“走来”,也是“回归”

济南日报 2018-08-27 09:22 大字

■本报记者刘利民

2018年8月19日下午3时,华力集团东润酒行会客室,新任济宁市启功艺术研究会会长郑元华,刚送走最后一批领导及专家,大雨便又迫不及待地如注而下。郑元华情不自禁地笑了,他说:“好雨知人心,它一直就想下,却一直在耐心地等到我们会后。天助我们,启功助我们!”他高兴地又沏上一壶好茶,与吕建德、杜庆学、费秀旭、岳冉等嘉宾品茗聊天,继续分享回味大会成功举办的喜悦。

冒雨参会“为”启功

周日,济宁,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之后,市区路面积水严重,交通陷入瘫痪,但上午的“济宁市启功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却如期召开,规格之高、人气之盛、气氛之浓、效果之佳,超过预期。

为了按时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大都涉水而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个人的“水上之路”都有各自的“水上故事”。

一场特大暴雨,既是对城市的考验,也是对文化的考验,更是对人心的考验。

千辛万苦之中,千方百计地赶来。满眼难忘的现场,诸多感人的情景。市里的老领导连广生、许谦迎等的亲临,给协会带来了支持与鼓励;与会专家的悉数到场,给大家带来了信心与力量;杜庆学台长等任城电视台领导的精心安排,成为大会成功召开的重要保证。裤腿是湿着的,鞋袜是湿着的,而大家脸上的笑意是真诚的,大家心中的感动是热烈的。

为了确保会议的成功举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会议筹备组的同志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会长郑元华更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夜间的一场特大暴雨,噼噼啪啪拍打着他的窗户,也将他的睡眠拍得支离破碎,但他仍然早早起来,调度有关准备工作;华力集团的服务人员一早去市场买菜,因为路面水大,汽车烧了电瓶,调换了车辆后,继续风雨兼程,确保了会议用餐……点点滴滴中,满满情与爱。文化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而神奇。

是的,一场特大暴雨,就是一场考验。启功艺术的热爱者们经受住了考验,崭新的启功艺术研究会经受住了考验,济宁文化经受住了考验。

发自肺腑“赞”启功

济宁市启功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其程序固然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最让人记忆深刻、也最让人感动的,恰是大家的讲话与发言者普遍谈及的,启功其人、其事、其文、其艺,其真性情、真道德。

会长郑元华、副会长邹连忠、著名书法家吕建德、市文联副主席侯健、市里的老领导许谦迎等,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启功先生与艺术的当代价值,进行了精彩发言。

郑元华对启功先生十分敬仰,谈及先生对爱情、婚姻与生活的态度时,更是佩服得唏嘘慨叹,他说:“启功的这种人生高度,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反正我是做不到。”引起大家的笑声与掌声。

大家普遍认为:灿烂的中国文化史,培育出无数文化名人,有的“光照一代”,有的“各领风骚数百年”,有的甚至成为光耀千古的“永久光亮”,比如孔子,比如苏东坡。古人评价文化大师常用“道德、文章”为标准,具有高尚道德、文章的人固然伟大,但未见得都可亲可爱,一个完美的文化大师还须有“性情”,而启先生则恰到好处地将此三者完善结合。

西哲云: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换言之,每个人的人格都形成于他的文化积淀。济宁是孔孟之乡,也是仁德道义之乡。也许这方“水土”,更适于启功艺术生长、启功精神的弘扬。

文化的认同,是最高级的认同,也是最长久的认同。艺术水平虽是成为文化大师的根本条件,但道德人品却是成为大师的首要前提,这是中国式的文化价值观。只有像孔子那样的“万世师表”,苏东坡那样的“情义兼备”,才能走入人的心灵深处,成为真正意义的文化大师。人们仰慕启先生,乐意奉他为大师,也得益于他身上的这种高洁的人品性情。无论以旧道德还是新道德来衡量,启先生都近乎完人,都与他的斋号“坚净”相符。

前些日子,我们在京城采访时,得知京城热爱启功的人们,甚至如此赞叹先生:“人无完人,启功例外”。可见启功人格魅力之大!

文化提升“借”启功

济宁启功艺术研究会终于成立了!

在诸多的期待与祝福里面,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启功与济宁,八杆子打不着。济宁启功艺术研究会,价值何在?意义何在?

对于这种声音,郑元华认为,这不是责难,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关心。他说,其实,他动念将“启功艺术研究会”从北京复制到济宁之始,也曾这样有过疑惑,也曾反复地追问过、思考过、论证过,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郑元华说,我们坚定地认为,启功非但与济宁“八杆子打不着”,而是济宁就是启功的“精神之源头”,也是他的“艺术之源头”。因为孔子在这里,启功也必然会在“这里”。济宁成立启功研究会,既有历史意义更有当代价值。

“世无完人,启功例外。”这话当然有点夸张,不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启功先生人格的伟大,以及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他几乎无不具备。据了解,凡是有机会跟他接触的人,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启功达观开朗,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他66岁就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表示“六十六,非不寿……身与名,一齐臭。”他从不把书法当成牟利的工具,不管三教九流,几乎有求必应。他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向他祝贺:“这可是部级呢。”他一笑了之:“不急不急,我真不急。”他写过一幅对联:“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这正是夫子自道。

启功为人谦和,但是外柔内刚,在原则问题上从不退让。1993年,因为有人假冒他的名义进行所谓的古字画鉴定,他郑重请人代发声明,愤然表示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有一次,有人自称是某首长秘书,命他写字,被他断然拒绝。“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正是他性格和为人的真实写照。

启功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关心社会。他慷慨捐出创作所得,以恩师陈垣书斋名设立励耘助学奖学基金。他经常参加赈灾捐献活动,热心慈善事业。他特别重情重义,对家人、老师、朋友莫不如此。先生对人彬彬有礼,特别讲究礼节,甚至对晚辈说话都是称“您”,为朋友题签落款,都是“启功敬题”,每次送客,必到门外。

“我心中的佛就是启功。”中国书协主席、中国启功艺术研究会会长苏士澍先生说,启功先生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启功先生不光是书法家,他还是一代宗师、一个伟大的人。全方位地认识启功先生,更深层次地认知这样一个文化伟人作品的真正价值,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都颇有教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启功先生就是当代的“孔夫子”,其艺术的价值与人生的启迪,永远对后人有益,对中国有益,对济宁书画有益,对济宁文化的提升有益。

济宁是孔子的家、是孔孟之乡;启功,中国当代文化最像孔子的人之一,所以我们今天恭迎他的到来,不是简单的机缘巧合,而是有着长远的文化思考。

启功是为我们而来,启功也是为孔子而来。

如果说,启功艺术研究会的成立,是启功的一个“召唤”,那么启功来到济宁,则是孔子的一个“召唤”。所以,启功出现在济宁,不是一种“走来”,而是一种“回归”。

新闻推荐

这里路平、景美、环境好……住在舒辛村,心里很“舒心”

村里修建了供村民休闲的百姓大舞台。文/图本报记者孟杰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舒辛村位于蓼河东侧,距...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