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小记者团: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济南日报 2018-08-16 09:11 大字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之2016年4.65本略有增长。阅读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非常个性化和自由的行为,但对于需要精心呵护的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则是一件需要鼓励的、需要引导的事。暑期来临后,为了丰富小记者假期生活,增加阅读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济宁市小记者团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组建公益图书馆、21天读书计划、“小小阅读顾问”等,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阅读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建公益图书馆让书籍流动起来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青少年而言,图书馆是绝佳的学习场所、也是提升品位的课堂。

今年六月,济宁市小记者团组建的公益图书馆正式向小记者们开放,凭济宁市小记者借书证,均可来图书馆现场阅读书籍,也可以把图书免费借阅回家。同时,小记者团向小记者们倡议,把自己家中闲置的图书捐赠到图书馆,让其他同学可以借阅到范围更丰富的书籍。目前,该图书馆已有书籍3000余册,主要针对青少年及家长,以童话故事、父母课堂、益智类书籍、作文写作、习惯培养等类型为主,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在阅读大厅,9岁的小记者郑一诺正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一本科幻画报。“我家就在附近,现在暑假期间随时可以过来看书,特别喜欢这个图书馆。我把家里看过的书都拿来放到图书馆了,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看到这些好书。”郑一诺说。

据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小记者公益众筹图书馆致力于通过读好书,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为喜欢阅读的孩子搭建起免费读书平台,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快乐阅读。

21天阅读计划让读书成为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为了丰富小记者的暑假文化活动,培养青少年课外阅读兴趣,济宁市小记者团特推出了暑期读书会活动。小记者们可以在暑假空闲时间,来到小记者公益众筹图书馆签到完成21天读书计划。

“袁启航,21天阅读计划打卡第16天,正在阅读《波兰寻宝记》;宋梦玉,21天阅读计划打卡第14天,正在阅读《草原之王》;赵思琪,21天阅读计划打卡第21天,正在阅读《兔子坡》……”分享读书心得,相互推荐书籍。从七月起,小记者们都会到公益图书馆阅读打卡,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现在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产品,孩子们的书籍阅读量正在逐渐减少,开展读书活动很好,希望他们能养成习惯并坚持下去。”一位到公益图书馆“陪读”的家长告诉记者。

对于完成21天阅读打卡的小记者,小记者团将颁发读书勋章作为鼓励,并计入年度优秀小记者评选考核,鼓励小记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小小阅读顾问”做一个爱书之人

为了让小记者爱上读书,并且学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自主意识,济宁市小记者团还设置了“小小阅读顾问”角色体验活动。让小记者用为期一周的时间,每天固定去书店“上班”,体验图书管理员一天的工作。

活动中,小记者在负责老师的带领下逐步认识了书店的环境,书籍的分类,并对自己“承包”的区域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各个功能区域后,“小小阅读顾问”们正式上岗了,他们有的忙着打扫自己的保洁区,有的将顾客放乱的图书整理回原位,还有的小记者在积极向前来购书的顾客推荐书籍……俨然一副认真的“上班族”模样。“这种不间断地上班式体验,能够让孩子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行业,了解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也能锻炼孩子的自主意识,拓展与人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希望以后孩子能够经常参加小记者团的活动。”小记者家长说道。

在职业体验之外,小记者团还邀请了书店负责人对青少年适合的读物做了介绍,在“工作”之余,小记者们就拿起自己喜欢的图书认真阅读。

全民阅读,青少年先行。自觉推动青少年阅读,也是济宁市小记者团一直以来的责任和义务。一本好书可以成就人的一生,而青少年阅读就像白纸浸染,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引导。济宁市小记者团将持续为青少年打造优质阅读平台,开展更多更丰富的读书活动。同时小记者团在此倡议全市青少年加入21天阅读计划,为自己的人生培养一个通往成功之路的必备良好习惯!

记者王汝雅

小记者参加“小小阅读顾问”活动,认真整理书籍

小记者响应小记者团倡导“21天阅读计划”,利用假期时间读书

新闻推荐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倾力打造便民高效服务平台

本报济宁讯(记者宋仪凯通讯员范保峰桂洋)为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发挥党组织在“强落实、强服务、强效能”聚...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