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剪述光辉历程,一人一纸展济宁魅力 用剪纸艺术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武旭
8年前,聂传进在工作中接触了济宁传统剪纸的匠人们,从此,剪纸这项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技艺就成了他业余生活中的“主题”。8年坚持研习、每天数小时的刻苦训练,他从济宁本土文化汲取养分,创作的多幅作品先后荣获国内大奖。“七·一”临近,这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又萌发了新的创作题材:将剪纸艺术与红色基因结合,作为对党建工作的一份文化献礼。
半路出家,八年练出飞花妙手
聂传进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几张大幅剪纸作品,他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都是自己在业余时间创作的。每天下了班、吃完饭,基本上每天保持4个小时的创作时间。聂传进告诉记者,从事传统手工艺作品,除了艺术上的悟性,最重要的就要勤于练习,他对“熟能生巧”的道理十分赞同:“技术练得怎么样、有没有偷懒耍滑,手上的剪刀一下去,行家就能看出来你有没有真功夫了。”
现年55岁的聂传进可谓是多才多艺:空竹、太极、书法……说起自己与剪纸艺术的结缘,聂传进说也颇有一番缘分:因为工作的原因,聂传进常与济宁本土的手工艺者接触,这其中就有济宁剪纸艺术的高手,几次接触下来,聂传进很快爱上了这种极富艺术表现力的传统技艺。从此,工作之余,聂传进就一心扑在了剪纸艺术的研究上,8年时间的刻苦研习,聂传进在剪纸技艺上已经颇有心得。
扎根本土,优秀作品屡获大奖
聂传进的作品不拘一格,从紧跟实事的现代题材到充满文化意蕴的传统风格,从几厘米十几厘米的小幅作品到面积达到十多个平方的巨幅剪纸,他都能信手拈来。但对他来说,影响最深、最愿意表达的,仍然是济宁的本土文化。“如何用剪纸艺术宣传济宁文化、讲好济宁故事,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在全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有着一定剪纸基础的聂传进参加了省文化厅的剪纸学习班,他刻苦学习,近乎痴迷。他热情参加了全市非遗活动日、济宁市荷花节、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与各县区剪纸爱好者建立联系,交流心得,为了能使自己创作水平上更高层次,他远赴广州参加工艺美术交易会、深圳文博会,与省工美大师张冰、齐秀花等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水平不断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聂传进的剪纸作品在多次全国性的展览、比赛中获得殊荣。以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为主题创作的《五大圣人》、《运河帆影》获得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银奖。
红色主题,系列作品为党献礼
“今年在党的建设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一年,我就想着能不能用我们的传统剪纸技艺去表达红色基因,也是一个普通党员对党建工作的一份助力。”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聂传进有着浓烈的“红色情节”,剪纸艺术与红色题材的碰撞他也早就有过尝试,但成系列的红色题材剪纸,聂传进还是第一次尝试。聂传进告诉记者,自己就想把剪纸艺术作为为党的建设服务的突破口,让剪纸艺术唤起人们对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红色回忆。以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为主线,以重要历史人物为主题,以剪纸的形式展示了党的艰苦历史、发展史和辉煌史。
记者了解到,聂传进的红色系列剪纸分成开国领袖、英雄烈士、“中国梦”、核心价值等多个专题,涵盖了建国以来的多个历史时期和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 “今后我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追求,用剪纸为载体,将济宁本土文化的魅力传播的更远。”聂传进告诉记者,多幅有关济宁本土文化的大型剪纸作品已经在创作中。
聂传进展示剪纸作品
主题鲜明
刀功精湛
新闻推荐
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已经有10多天了,转眼又是四年,世界杯就好似一本回忆录,里面记录的不仅是比赛,更多的是关于自己人生的印记。...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