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 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济宁碳素集团实现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徐斐
本报通讯员王世友范培倩
走进济宁碳素集团,令记者惊讶的是一个化工企业的厂区竟然如此的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小花园、绿色植物随处可见,与传统意义的化工企业大相径庭,可谓是化工企业的“绿色崛起”。
据悉,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1987年建厂。历经30余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济宁碳素集团已成为拥有50万吨级铝用阳极、60万吨级煤化及精细化工两大主导产品,蝶变为国内最大的商品碳阳极生产企业和煤化行业领军企业,涉足冶金、化工、地产、金融等八大行业,旗下13家参控股公司、四大产业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专业巨人化、产业集群化、生产园区化、品牌国际化”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近年来,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煤焦油精细化工与新型碳材料研发,其负极材料、氧化沥青、浸渍剂沥青、中间相沥青等产品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致力于低碳阳极的研究与开发,以技术、服务、增加新功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生产的低消耗阳极、高功率阳极广受客户信赖与好评。集团公司先后获山东省科技创新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等称号。在科技研发方面,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碳素实验室、国家级煤化实验室,参与起草与修订煤焦油深加工产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40多部,拥有煤焦油精深加工、新型碳材料等领域50多项专利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济宁碳素的预焙阳极之所以能做成高品质,原因之一就是集团公司自身研发的煤基改质粘结剂沥青品质好。同时,阳极生产中多余的热能和电能全部输送至煤焦油加工中,形成产业链间的循环经济模式。记者了解到,由于每年30万吨的预焙阳极生产需要消耗近8万吨的煤基改质粘结剂沥青,所以它是济宁碳素60万吨煤焦油精深加工形成32万吨煤沥青的主要出处之一,全部是管道密封输送,安全环保节能,配套性比较强,是煤焦油精深加工产业链上的一个分支。公司积极创建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初步计划将50%左右的焙烧烟气循环使用, 在现有超低排放的基础上继续减排总量30%以上。“我们要把阳极生产做成超低排放且消除直觉污染印象的一流企业。”碳素集团工作人员表示。
两大传统产业的现实情况,使济宁碳素集团公司深刻地认识到新旧动能转换重中之重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于是,他们将再次全面提升各项指标,保持预焙阳极在行业内的质量先进性;在焙烧炉废烟气的二次回用、低消耗技术阳极上力争有更大的应用技术突破;在阳极制造业上加大自动化、智能化及其大数据方向的研发。此外,他们还将在煤焦油加工产品方面,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达到产品种类多、产品质量优、产品能耗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济宁碳素集团认识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关键。目前,济宁碳素集团拥有各类人才550余人,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三化”人才梯队,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当前全球、全国产业正在重新布局,人才竞争特别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他们以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为抓手,以人才济济为目标,完善选人、用人、留人体制机制,持续健全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用好人才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员工文化、专业结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统管结合的人才梯队。
新闻推荐
品读儒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 济宁市文联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走进兴东社区
本报通讯员黄秀杰孙亚楠近日,济宁市文联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到任城区金城街道兴东社区开展了“品读儒学经典·传承中华文...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