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指尖农业”打造物联世界

济宁日报 2018-06-18 09:52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美荣乔存金

“我们基地采用了农业监控系统、视频控制系统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只要手指一点,几秒钟后水就来了。”6月1日,在兖州区新兖镇瑞鹏农业基地,负责人周兴龙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安装在大棚内的喷头随即喷出水花,补光灯开启,保温“自由”升降……大棚种植的蔬菜立马开始享受着标准的“星级”服务。这一颠覆传统种植模式的管理得益于“智慧农业”互联网+的应用。

巧借“转调”思维,推广“智慧农业”。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智慧农业”正在成为传统农业变革的新亮点。今年以来,兖州区改变传统农业运作方式,以各类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土壤监测、智能化决策、电商平台等配套工程,使管理者可随时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远程可视化精准检测和控制,操作简单精准,提高了管理效率。

周兴龙是位农民,他管理着150亩地的蔬菜基地。自从建设了“智慧农业”平台以后,他与人们印象中面朝土地背朝天,时时泡在田里的形象大不相同,种地变得轻松多了。跟随周兴龙来到会议室,他拿出手机打开远程操控平台,轻轻一点,远处一个蔬菜大棚的喷灌头开始喷出水雾,电脑、手机同时显示着一些数据的变化,再次轻点,喷灌阀门立即关闭。“看到了吧?”周兴龙脸上带着愉悦,“棚间的小型数据传感器会把每个地块的水分、温度等数据时刻传到控制电脑上进行分析。我通过手机随时可以查看,如果需要浇水、补光、降温、盖被、放被、通风等,用手机APP客户端控制就能做到。这样,不管我自己在哪里,都可以全天候精准地掌控大棚生产的情况。”

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才是关键。为了加快推广智慧农业发展,兖州区打出了一套“互联网+基地+技术”的“组合拳”。积极对接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公司设计建设,在现有基础比较好的两个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传统种植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进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与应用,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

“中央控制系统把农业生产变成了‘指尖上的农业\’,不仅让农耕生活变得轻松惬意,更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为农民带来了更多财富,促进了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兖州区农业局科教科乔存金说,下一步兖州还要尝试着把“农”的气息带到城市去,让城市居民通过手机应用平台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田间地头”,让远程体验式农业成为一种潮流。

新闻推荐

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提高家庭教育整体素质

本报济宁6月16日讯(记者朱雪梅)今天下午,我市母亲素质提升工程之“倾听成长的声音”家庭教育论坛在运河音乐厅举办。在欢快...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