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带动“造血式”扶贫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刘祥鹏)“加入了产业合作社,别提多好了,今年一亩山药能收2000斤,俺家两亩地能挣6000多呢。”谈到产业扶贫带来的好处,济宁经开区三刘村村民美滋滋地算起了账。
该区把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关键,以推进产业项目为载体,全力扶持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围绕贫困农户“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及包保干部能帮他们“做什么”来确定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的产业项目,探索形成了“市场+合作社+农户”和“市场+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并按照龙头带农户、协会搞服务、科技作先导、综合搞开发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确保扶贫产业项目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增加产业扶贫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实现“造血”式扶贫。目前已实施嘉合塑胶、神力索具、华宇金属、嘉兴包装四个资产收益项目。
新闻推荐
中考昨日落下帷幕,超长假期怎么过 走出考场,他们心里都有“小九九”
考生们轻松走出考场(本报记者李姣摄)本报记者刘锐昨日上午,随着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中考)落下了帷...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