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飘香

济南日报 2018-06-14 11:58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美荣张健

眼下三夏生产已近尾声。目前,兖州区的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工作已基本结束。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区33万多亩小麦平均亩产达530.2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当地实施的种肥同播一体化新模式。

在兖州区新兖镇千亩麦田里,农业专家正在测产。“这20穗平均穗粒数33粒,平均亩穗数是43.9万,亩产量折合到536.9公斤。”区农科所所长王西芝介绍,今年清明前后,倒春寒天气曾让这里的小麦受到不同程度冻伤,但3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仍达530多公斤,绿色环保成为今年夏收新亮点。

从吃饱到吃好,绿色环保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兖州区从化肥农药减量着手,促进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王西芝介绍,实施的种肥同播一体化模式是通过“减肥”增效,将化肥与麦种一同播进土壤里,更有利于作物吸收,促进其生长。

新兖镇大南铺村种粮大户陈立防正在麦田里播种玉米。笔者看到,秸秆覆盖、单粒精播、种肥同播等技术一次完成。“这个肥料袋是在种子以下10公分左右,深施入土,离种子还是比较近的,这样能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肥料使用量又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陈立防说。

与此同时,在施肥过程中采用了控释肥技术,可以延长肥料释放周期,从而满足小麦全生育期的施肥需求,比传统施肥方式每亩地节约10公斤左右。“以前施肥一个生长期少说得施2次,现在只上这一次就够了,成本每亩能节约20元钱。”王西芝介绍。

加快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兖州区农业局还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兖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它不仅可以对空气、土壤的温度湿度提供实时监测,还能有效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通过手机APP通知农业部门提前预防。

“一般一个作物生长季节需要防治三次,采用咱这个预警预报系统,因为及时的进行防治,喷两次药就能达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王西芝说,通过安装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设备,建立病虫害预警预报系统,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实行精准预报,从而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精准化。

既要丰收在望,更要丰收在握。为确保粮食高产高效,多年来,兖州区实施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工程,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建设1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业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稳产种植模式,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精准化、智能化,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利用率,实现粮食绿色增产。项目区小麦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率达到100%、玉米夏直播和单粒精播面积达到80%以上,实现了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全区农业生产的示范区。

区农业局副局长武同华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兖州区化肥、农药利用率比传统方式提高20%、30%,用量分别降低了20%和10%,小麦产量从2004年起实现14连增。

新闻推荐

好的哥开车时因突发心梗不幸去世,500多辆出租车自发来送行最后一秒,他把车开进了绿化带

几百辆出租车聚集在一起,来送罗波最后一程。本报记者李岩松摄文/图本报记者李岩松孔令茹13...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