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热土孕育非遗技艺新活力 搭建展览交流平台,让社会大众共享文化盛宴
非遗传承人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传授武术技艺。非遗专家为大学生带来了精彩的非遗讲座。▲热闹非凡的文化盛宴。文/图本报记者汪泷李岩松
通讯员李富荣孙灿
在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各县市区文广新局承办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系列活动在市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幕。
剪纸、糖画、虎头鞋、木作、翻花,近50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皆亮出拿手绝活,一展济宁市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放歌新时代·共享新生活”文化惠民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图片展、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教学成果展、首届全市少儿手工艺术大赛作品展的同步举办,也让本届文化盛会更加精彩纷呈。
非遗技艺融入现代文化,
传统匠人也在不断突破
8日一大早,位于文化广场的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里人头攒动。此时此刻,就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前一天,一场盛大且精彩的文化大集正徐徐拉开,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还是普通市民,都走进这里围绕在几十位非遗传承人身边,享受着传统技艺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走进展厅,十余位非遗传承人端坐在展柜后面,只见他们有的手捏针线绣出一双双小巧、可爱的虎头鞋;有的手握细细的毛笔,在鼻烟壶的内壁上描绘着梅兰竹菊;有的手拿剪刀在红彤彤的纸张上灵巧滑过,刻画出象征着好日子的喜庆图案。不少传承人甚至成为了展厅里的“人气偶像”,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非凡的作品,成为了不少市民们争相合影的对象。
在另一间展厅里,一件体量巨大、耸立到屋顶的木制构件引出了不少人的好奇心。两侧十余根木条互相搭建起了一条长长的走廊,木条之上还展出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小木制构件。“这是我原创的营造法式——‘运河长廊\’。”年纪轻轻的90后传统木艺传承人马明文介绍说,这条“运河长廊”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完全利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打造而成,“上面不用一钉一胶,却异常坚固。”
而像马明文这样敢于创新的非遗传承人,在济宁市如今优渥的文化土壤滋养下越来越多。内画传承人丁新厂就说,以前内画只创作梅兰竹菊、山川河流等,但现如今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描绘一些现代作品。同样,剪纸传承人张跃广围绕着当代社会元素、文化元素所创作的一系列剪纸作品,在现场也“吸粉”无数。不少市民点赞说,老技艺新创作,感觉更能让非遗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去。
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
让非遗传承有了新活力
与往年遗产日的展览展示活动不同,今年还首次新增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教学成果展、首届全市少儿手工艺术大赛作品展。这两大新增板块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遗产日的活动内容,更让社会大众看到了济宁市在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收获的丰硕成果。
“几个月前给学生们说要在遗产日当天,向济宁市民展示他们的作品后,别提有多兴奋了。”在教学成果展现场,剪纸传承人李占恒回忆说。2017年4月,他在成为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后,在学院非遗展馆内的拜师仪式上,收了30余名学生为徒。此后他每星期都会走进学院为学生们讲述传统文化和传授剪纸技艺。
而这次在成果展上展出的近20幅学生的作品,皆是跟随他学了短短一个学期的学生所创作的。这其中既有十二生肖,也有梅兰竹菊。李占恒颇为感慨地说,学生作品能够在遗产日的活动中展出,可以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创作热情,“这对于下一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此外,在另一间展厅内所展出的全市少儿手工艺术大赛参赛作品,则让不少人看到了少年儿童们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在2017年底举办的“争当小小传承人”济宁市第一届少儿手工艺术大赛中,收到了各县市区300余件参赛作品,其中不乏许多寓意深刻、工艺精美的作品,“这说明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渐渐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有益影响。”
□相关链接
传统武术进高校让留学生大呼“神奇”
快如闪电的双鞭、力拔山兮的春秋大刀、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这些平日里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传统武术,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于6月6日登上济宁学院的舞台。作为济宁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宣传展演活动在这里“鸣锣开战”。
活动一开场,武者李若海带来的“好汉双鞭”立刻将现场的气氛带入了高潮。只见他将两支长长的鞭锁挥舞的犹如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疾速的挥动中激起“唰唰”的响声。一时间,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不少场下“观战”的同学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燃”的一刻。
随后,三节棍、好汉叉、禅杖、盘龙棍等冷兵器逐一亮相。而挥舞着他们的,是在济宁地区传承千百年的洪拳、查拳、二郎拳、少林拳、太极拳等拳法。数种传统武术拳法的亮相,让这些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们亲眼见识到了孔孟之乡“亦文亦武”的一面。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远道而来的外国留学生在现场激动的说,“中国武术的神奇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演吸引了各县市区15支非遗传统体育代表队130余人参加。当天下午,非遗传统体育传承人及成员分别走进10个教学班,开展了系列相关教学活动。6月7日,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曹守和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孙刚博士,分别为济宁学院师生作了“关于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思考”、“非遗武术的时代价值与发展愿景”的专场学术报告。
本报记者汪泷通讯员李富荣孙灿
济宁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活动回顾———
集邮展弘扬运河文化
5月25--27日,为了迎接2018年济宁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济宁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以运河、齐鲁文化为主题的集邮展——儒风运河暨齐鲁文化现代集邮展览,现场展示的邮票包括50框运河与济宁文化,以及50框齐鲁文化。
儿童节,传承人和孩子一起过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让少年儿童亲自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助力文明、卫生、精神城市创建,6月1日上午,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剪纸、泥塑、虎头鞋、翻花、糖画等5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济宁市附属小学幼儿园,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别样的节日礼物。
来百姓讲堂聆听传统文化
6月9日,作为2018年济宁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新一期的百姓讲堂在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如期举行。主讲人穆炳森和市民一起共同解读《三字经》,学习这部经典启蒙教材里面的故事和道理。同时,6月份第二期百姓讲堂也将于6月23日举办,主讲人孔勇将为广大市民讲述孔子的生平经历。
本报记者汪泷通讯员李富荣孙灿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6月8日讯(记者张彦彦)今天上午,全市安全生产视频调度会召开,对近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确保万无一失。副...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