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精神都丰收,如今还有新追求 这个牛楼社区有点儿牛

济宁晚报 2018-06-06 09:30 大字

本报记者满广宇通讯员张美荣

十年前,牛楼村是一个封闭固守的村落,与现在牛楼社区其他五个村一样,住房低矮破败、村民生活条件差,甚至连基本用电都无法保障。而今,已经有21幢住宅楼在曾经荒凉的牛楼村拔地而起,现在的牛楼社区,道路干净整洁,楼房耸立,绿化成荫,展现出新农村别样的风采。不仅如此,牛楼社区的“心”更大了——他们要以文化为魂,进一步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他们建设“牛运震纪念馆”,让这位村里的清代名仕影响后辈,引领大家向上向善。

十年巨变,贫穷社区奔小康

村民郑玉龙说道,回想十年前,牛楼社区还是一个连电都不能正常使用的村庄,煤矿要确保矿井生产,村里用电只能等到夜里十一点半之后,孩子做作业的照明都不能保证,一句话“牛楼穷到家了”。

“要不是郭振江当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我们村全体谋发展,我们牛楼村也不会改天换地变了模样。”村里的老人说起郭振江都竖起大拇指,10年来,郭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整合资源、突破创新,实现了社区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性转变。据介绍,郭振江上任以后,与周边大雨住村、前杨村、后杨村、李楼村和马桥村合并建立了牛楼社区;2016年初,以牛楼为中心,吸纳其他5个村党支部成立了济宁市第一社区党委,这给牛楼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班子强了,村民的收入和福利提高了。牛楼社区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村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天然气补贴费等均由村集体承担,每位村民每年从村集体里享受到的福利待遇达600余元。此外,先后投入230多万元建设了牛楼社区互助养老院,凡牛楼村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通过申请均可入住。并制定了大学生奖励政策,给予每个考入大学的学生1000至2000元的奖励。

夯实文化,严于律己树榜样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村民们从环境改善中尝到了甜头,牛楼社区党委一班人的“心”更大了——他们要以文化为魂,提升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以此聚集人气。“乡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参与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获利者。”牛楼社区党委一班人认识到,要调动乡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启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自觉维护乡村振兴成果。一位党员因履职不到位造成社区楼道脏乱差,群众就到党委设立的“举报箱”检举,党委督察室立即行动,对当事党员做出公开处理,这事在牛楼社区引起强烈反响,“一个小事见真金,我们乡村振兴有希望”。

“六村合一后,面对个别村班子软、懒、松、散问题,牛楼社区党委动了大手术,‘两学一做\’常规性工作一点不能少,例如,一名刚合并过来的村干部领着工资还‘吃\’着政府的低保,群众有反应,党委迅速介入调查,做出了组织处理。”牛楼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新学说道,他们社区班子成员正是要发扬牛运震廉政精神,一件看似不大的小事却产生了巨大反响,群众看到了一个真心为民、严以律己的党组织。“我们将以牛运震为榜样,既要敬,也要学,下一步将牛运震故居打造为廉政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牛运震清廉为官的品质。”牛楼社区党委书记郭振江说。

农业创新 万亩土地变幸福家园

走在牛楼社区的道路上,迎面而来的多是以论语名句、核心价值观、传统警句等为内容的木质休闲文化长廊,上面悬挂了刻有传统文化内容的木名牌,并在每个词句下边配上了相关释义,方便社区居民看清楚、弄明白,传统文化在群众心里逐步生根发芽。

在郭振江心中,为牛楼勾勒出更美丽的画卷:以崇文大道为轴线,以牛楼味道为中心,依托特色苗木,打造2000亩景观林,建造农事体验、城郊休闲、农家乐旅游点,整合堤内土地,沿河种植向日葵、油菜花等,让荒废的河滩变成花的海洋。集合本地及外地特色农产品,公共农副土特产品、民间艺术品手礼,打造购物集市、商贸街区。此外,结合宜居社区和特色庄园建设,打造特色民宿、主题客栈、田园农庄等。并与兖州兴隆文化园主动承接,依托地方文化,打造田园式休闲项目,让整个牛楼的万亩土地变成父老乡亲的幸福家园。

新闻推荐

消防宣传进社区增强居民防范意识

社区消防志愿者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本报济宁6月5日讯(记者孔茜通讯员孙灿谢军)日前,济宁高新区...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