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街道河头村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济南日报 2018-06-06 09:30 大字

本报兖州讯(通讯员苏玉)乡村文明行动的春风,浸润着泗河两岸的村庄。在移风易俗的“潜移默化”之下,酒仙桥街道河头村,一个曾经的“后进村”,不仅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更成为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村容村貌、村风民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曾经的河头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支部软弱涣散,在街道各项工作排名中均处于“后位”。为改变这一现状,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恒同志带领工作组入驻,从改变村庄环境入手,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在村两委主持下,河头村村民多方筹资、捐资修路,2013年以来,共硬化路面155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2600米,实现了主街和小巷的全面硬化。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工作组又联系广电部门,为该村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网,使村民看上了兖州的电视节目。扩建了文体广场,面积达到2100平方米,又配套建设了200平方米的法德广场。2017年底,河头村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组建起健全的两委班子,选出了“担当者”,村各项工作也逐渐进入了上升期。

新任两委成员履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订“村规民约”,新的“村规民约”经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全票讨论通过。“新村规民约的第一炮,差点没打响。”河头村党支部书记伊广坤回忆说,“新规通过后,村里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无疾而终,按照传统,这算是喜丧,老人的子女极力要求请鼓乐队。”但是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已经商定,简化红白喜事程序,白事不允许请鼓乐队。为了确保村规民约能够顺利推行,河头村两委成员找到了已故老人的子女做思想工作。老人的七个儿女中,一个中共党员,两个村民代表,在修订村规民约时他们都是举手投了赞成票的。“支部定下的制度不能变,凡事党员干部要带头不能变,这是咱的根本,对事不对人”,“虽是普通老百姓,但咱吐口唾沫也得砸个钉”,仅仅这简单的两句话,支部书记伊广坤就做通了老人子女的工作,同意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操办丧事。

为了让乡村文明行动惠及每一个村民家庭,河头村每年都开展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和孝星评选。从最初的村干部推选,发展到党员、干部评选,现在已经实现每户一张票进行投票评选,充分尊重民意,也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此外,每年重阳节,河头村都举办八十岁以上老人座谈会,以全村的名义,为每位老人发放祝福红包,彰显对老人的关爱和尊重,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引导村民尊崇厚养薄葬的社会新风尚。

村两委成员坚持打铁自身硬,率先垂范,带领村民奔康致富。为了提高村民收入,村两委积极入户做工作,推进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现已成功流转400多亩土地,户平均增收3000元。同时,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河头村借助毗邻泗河、紧靠兴隆文化园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引入朱家农家乐生态农场项目,发展果蔬采摘、农家小院等产业。2017年,河头村被评选为济宁市旅游示范村。

新闻推荐

高考期间城区60余条公交线考生免费坐 只面向出租车司机招募爱心车主

本报记者王仰浩昨日上午,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2018绿丝带爱心送考行动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延续了8...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