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巫纪超)近年来,任城区从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创新模式、优化环境入手,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工作系统化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和经费保障三大关键。落实一把手责任。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调整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涉及人才工作职能的18个区直部门“一把手”为小组成员,每1至2月召开一次推进会,经常调度,压实责任。各方面协同推进。先后出台人才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重要事项通报制度》《考核实施细则》等,分解任务、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计入综合考核成绩,增强人才工作合力。优先保障投入。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对创业人才给予50至500万元研发资助,并奖励引才企业5至20万元;对获评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的奖励100万元、30万元,为牵线搭桥引才的奖励5万元。去年,对企业引进的急需专业大学生发放补助110余万元。
坚持“引育并举”方针,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全区发展需要,在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的同时,重视做好本土各类人才培养。一方面,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开展人才政策“三进三促”活动,多次赴北上广深等人才聚集区推介政策、招揽人才。2017年,引进了4名“两院”院士,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余人,自主申报国家和省市级人才工程10余人,其中1人进入中组部“千人计划”答辩,1人获评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实施“运河英才”系列人才工程。先后启动“运河文化之星”“运河金融之星”“运河工匠”评选活动,培育了一支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人才队伍。
深化人才政策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发展。出台《“233”人才引进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创新人才引育举措。实行“院地合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联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建立“北京大学——任城区沃土计划”社会实践基地,与北大经济学院共同筹建“产学研”基地;与山东财经大学共建淮海财金研究院,举办了首届“淮海财金论坛”;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淮海化工研究院”,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共建了南四湖生态“产学研基地”。2017年新成立产学研机构10余个,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引进社会资本,加强科技金融扶持。成功引进专业从事海外人才引进孵化投资的海邦人才基金,在任城区设立10亿元人才产业投资基金,并与以色列英菲尼迪、赛伯乐等人才创业投资合作,以资本助推产业人才项目快速成长。
涵养人才“生态圈”,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把优化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关心人才成长。办实事解难题。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去年开展各类人才走访、座谈交流活动9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今年高标准建设、精心装修人才公寓128套,实现“拎包入住”。强化平台载体支撑。持续提档升级孵化基地、研发平台、产业园区,2017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2家,任城区创业创新孵化园发展为鲁西南最大的创业孵化基地,CCI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开发人才产业资本互联手机APP,方便高效对接。广泛宣传人才工作。2017年,共在国家、省级媒体发表人才稿件27篇,其中新华网、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对任城“院地合作”模式进行了重点报道。
新闻推荐
——中国首届运河故事非虚构写作大赛征文启事即日起,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宣传部、任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宁报业传媒...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