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11家玻璃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环保整改倒逼产品升级—— “酒瓶”企业卖起高端器皿
□记者吕光社王德琬
通讯员张美荣王小庆报道
本报济宁讯近日,记者来到济宁市兖州区晨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大门外悬挂有污染物排放量的LED公示牌,上面标有生产负荷、排放方式、排污口及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数值。据公司总经理梁华介绍,上面都是企业生产排放中的实际数据传输,后台链接了济宁市和兖州区的两级环保智慧平台。
“过不了多久,用于生产的煤气发生炉就会关停,燃煤设施也会被拆除,不会再产生二氧化硫、黑水和大量烟尘了。”梁华说。
梁华指的是兖州区开展的玻璃企业清洁能源改造行动,根据4月8日下发的文件,辖区内所有的玻璃企业需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否则关停。据了解,兖州区地处京津冀“2+26”通道城市范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标准高、任务重、责任大,现有11家玻璃制品企业,共有煤气发生炉19台,玻璃窑炉18座,2017年燃煤量4.5万吨,虽然各玻璃企业通过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水膜除尘器除尘、钠钙双碱法脱硫等方法,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可达到《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三时段要求,但相比电厂等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差距较大。现有工艺及环保设施如不实施改造,无法达到即将执行的第四时段标准要求。因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兖州区投入200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辖区内玻璃企业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或搬迁。
梁华说,晨新已将清洁能源改造的设计图纸交给兖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而在另一家山东凯德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庆凯告诉记者,他们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制订了60个工作日改造完成的路线图,“今天,天然气就已通进了厂区。”关庆凯不是不知道气代煤后生产成本的增加,之所以表现得那么迫切,是他看到了产品革命和升级的好时机。
凯德立以生产酒瓶为主,之前,关庆凯就有生产高端玻璃制品的想法,而清洁能源改造行动开始后,他决定下一步朝着生产高端器皿、化妆品包装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发,对于酒瓶,也从生产重量型转向生产轻量型,满足市场需求。“生产工艺的改造倒逼着产品的升级,原来是市场找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后,企业必须拓宽市场,谋求更多的利润。”
此次行动将对处在城市规划区内或紧临城市规划区的4家玻璃企业实施搬迁,原址企业于今年9月底前停产并拆除燃煤设施,新建玻璃窑炉必须采用清洁能源。据测算,兖州区11家玻璃企业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后,每年大约可减排二氧化硫3.56吨、氮氧化物264吨、烟尘9.64吨,大大降低区域污染物排放负荷。
新闻推荐
乘车4小时,七旬老人突发血栓 济宁市中医院多科室联动成功挽回患者生命
主治医师王锐检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本报济宁5月1日讯(见习记者唐首政通讯员王碧辉)日前,71岁的黄大爷从外地乘车4个多小时返回济宁,下车后突然感觉右下肢疼痛难忍,被家人抬...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