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让中通过文明的一个个路口
为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改善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持续深化全市公民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我市在城区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系列活动。活动中,公共交通以治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成为重点。俗话说,礼让礼让,人车无恙。敬畏规则、尊重他者、完善制度,我们的社会一定能在礼让中通过文明的一个个路口。
在礼让中通过文明的一个个路口,就要捍卫法治理念。让“礼让斑马线”成刚性法条,已成破题的关键之举。交管部门以此寻求突破,是经过调查之后的把脉问诊,更是痛下决心之后的对症下药。这样既可捍卫法律法规尊严,更能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发生。车与人相比较,处于强势地位,因而“车让人”不但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一项法定义务。不过一些机动车驾驶人员往往“宁抢三分,不让一秒”,在路过斑马线时反倒加速抢行。表面上看,机动车在斑马线上抢行属于“驾车陋习”,实际上则是法律实施不力下,缺乏最基本的敬畏。做合格公民,先从守法开始。公民的守法意识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需要交管部门的整顿行动坚守“常”与“长”——在经常抓上做文章,在长期抓上下工夫。而彻底根除相关交通违法现象,则需要全社会涵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与社会治理息息相关,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与制度约束有关。唯有形成合力,让规则意识在心中生根,我们的社会文明风貌才更值得期待。
在礼让中通过文明的一个个路口,就要让“礼让斑马线”成为文明常识。自我市开展“礼让斑马线” 以来,交警部门通过现场查处和监控抓拍等方式,开展严管严治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引导市民礼让斑马线,由众多志愿者组成的劝导队,穿棱在街头路口,向人们宣传礼让斑马线的文明交通行为。在高兴之余,我们也要反思。当下的礼让更多属于规避处罚的“技术礼让”,远未达到“文明礼让”的理想境界。如在一些没有斑马线的路段,面对横穿马路的行人,很多刚刚还在斑马线前彬彬有礼的车辆会视而不见地呼啸而过。车让人,归根到底是人让人,礼让斑马线,让行人过马路有了安全保障。对于司机来说,体现了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也展现了作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于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的照顾与关怀。别小看斑马线前的一脚刹车,传递的可是一种精神、风度和涵养,折射的可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和文明。
在礼让中通过文明的一个个路口,就要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习惯 。从遵守交规到自觉礼让,很难跳过习惯养成和意识增强的过程。礼让斑马线是每位司机必备的素质,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司机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也体现出作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于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照顾与关怀。实际上,车辆礼让行人,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也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驾校的考试内容。但现实中,人们经常看到的,不是车辆礼让行人,而是行人躲避车辆。尽管我市启动“礼让斑马线”行动,并且运用相对严厉的制度来规范与约束司机的行为,但仍有许多司机我行我素。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礼让斑马线”,就会发觉,礼让斑马线不只是关注行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在保护司机本人。试想,一旦因为横冲直闯而酿成交通事故,那倒霉的不只是行人,还有司机本人。不管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都会将司机搞得焦头烂额。司机本来想开快一些节省时间,到头来却因为交通事故而耽误了时间。所以对于司机而言,在礼让斑马线上要尽快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动。文明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除了日常的教化外,还必须辅以严厉的法律处罚,用罚管来鞭策和促进。唯有提升了法治水平,违法者不再心存侥幸而做到心中有戒,文明习惯才会日渐形成。
斑马线上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城市文明,关系到生命安全。济宁的斑马线,能否成为城市文明一道亮丽风景线,“礼让行人”能否持久倡导和坚守,需要的是全城人的共同参与和遵守。从今天起,让“礼让行人”成为我们的行动自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满广宇通讯员孔一鸣近日,兖州区第六届读书朗诵大赛预赛举行,100余名朗诵爱好者欢聚一堂。紧张激烈的比赛环节、选手高水平的精彩对决,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第六届读书朗诵...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