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不一样的“专家” 办培训讲种植,村民钱袋子鼓了、幸福感提升了
见习记者刘帝恩
摄影记者董绍进
位于“苗木之乡”李营街道北头的北杨庄村,来了一位让村民无不佩服并津津乐道的“专家”。之所以大家觉得他来得“对路子”,不光是因为他为村里干了很多实事,最为重要的还是村民钱袋子的确鼓起来了。2017年4月份,王利宾的到来,让北杨庄村像打了强心剂一般,迅速发生大变革。他说:“我是学农业的,工作是搞林业的,现在来到苗木之乡,根本不需要适应期,也没有干不好的道理。”
“林业人”帮扶“林业村”精准治“贫血”
变化:村风村貌大改变,多年土路变广场
走进北杨庄村,干净宽敞的柏油路一望无际,成片的法桐和白蜡树长势喜人,百日红、速生榆等观赏性作物形成的立体化种植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红墙绿瓦间,美丽乡村的蓝图在眼前铺展开来,让人流连忘返。
家住北杨庄村的齐思春万万想不到,家门口看了几十年的土路,去年“摇身一变”成了全民健身广场。放眼望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这些过去只能在城里看得到的,现在就真切地摆在离自己家门口只有十几步远的马路对过。老齐说:“现在有了健身广场,生活真是丰富多了,我没事儿就去跳个广场舞,姐妹们几个还能聚一块打打牌。”
在离广场不远的地方,是焕然一新的北杨庄村卫生室。治疗室、药房、值班室、观察室等一应俱全,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清亮静”。据了解,这也是王利宾到来后,申请了5万元经费修建的。村民都说“老王就是来给咱办实事儿的”。
传经:专家帮扶促提质,苗木认可度大幅提升
“李营街道北杨庄村位于李营街道北部,与兖州颜店交界。全村共两个村民小组,210户,756口人。”说起村里的情况,王利宾如数家珍。王利宾说,别看村里人不多,但是由于人人都种树,算上外包的土地,需要管理的苗木面积十分巨大。
为改变村里产业结构单一、种树空歇期土地闲置等问题,王利宾联系牵头,在村里试点开展了大球盖菇的种植。“大球盖菇属于食用菌,用稻壳等农业废料即可做肥料,再加上地灌种植,增收效果很明显。”王利宾告诉记者,通过科技化种植管理,能比普通种植节水节肥70%,大大降低种植成本,每亩地能增加收入5000元。
由于村里每家每户几乎都种树,对于法桐、白蜡、国槐等苗木的科学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就成了工作重点,这对于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的王利宾来说,正是强项所在。他牵头举办了多次培训,或是自己讲,或是请专家来讲,给村民普及科学化种植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由于管控和知识普及到位,北杨庄村的苗木几乎被贴上了“免检”标签,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销售旺季,查看苗情
心声:责任更重,盼给村民更好生活
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村主任齐顶最有发言权,1986年出生的齐顶是标准的“苗二代”。2010年,齐顶看到了苗木种植的优势,毅然决然地从碳素集团辞职,开始了自己的种树之路。在李营街道各村,都有“要想富,先种树”的口号,但具体怎么种,种得好不好,是门大学问。齐顶说,过去村里老一辈的人联系客户都是靠写信,后来慢慢地用上了大哥大、小灵通。现在村里新一批的“苗二代”甚至“苗三代”,都广泛使用网络,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从创业到现在,齐顶的种植规模由20亩增加到了100多亩,成立了合作社,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以前在碳素集团当工人的时候,年收入差不多5万元左右。现在种树做生意,一年能挣个30万。”齐顶说,尤其是王利宾来到村里后,自己干事创业就更踏实了,什么事拿不准就和老王商量。
村民的认可,让王利宾感到幸福,同样也让王利宾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过去都说穷则思变,现在富也要思变,我们要变得更富。”王利宾说,自己时时刻刻都有一种坐不住、等不及的紧迫感,逼着自己主动加压,更加用心地为村民服务。下一步,他准备带领村民继续努力,把乡村振兴的步子再提速。
探索林下种植新技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晓彬最近,一种被称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在校园中流行起来,这种类似果冻的水晶泥,柔软且富有弹性,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不少商家售卖的水晶泥原料中包含了硼砂,长期接触这种有毒...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