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从家里“偷”年货,送到困难户家中“他们过好年,我心里才踏实”

齐鲁晚报 2018-02-27 15:59 大字

受过社区帮助的张俊峰、薛俊芝夫妇,如今是社区志愿者。文/图本报记者孔令茹通讯员王世友范培倩

春节前夕,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宝芳还在社区里忙碌着。别的家庭都在准备自家的年货,张宝芳则在为辖区内45家困难户张罗着年货。“他们过好年,我心里才踏实”,为此张宝芳甚至从家里“偷”年货,送到困难户家中。

从自家“偷”年货

送困难户过年

进了腊月后,张宝芳拉出来辖区内困难户的明细,一共45户。那几天,政府和爱心企业已经落实可以走访27户,但其他18户的春节走访礼品还没有着落。

7日下午,张宝芳翻开了手机通讯录。“老于过年好!年根儿了,去咱几家困难户家里看看去吧,送点年货过个好年!”张宝芳和电话里的老朋友聊着,挂了电话如释重负,“居民能收到年货,他们的年才有年味,我这个年才能过踏实”。

几个电话打完,还有几户的走访没有解决。“这老两口常年吃药、老丁家没有固定收入、孙家得供学生上学……都不容易。”张宝芳用手指着困难户名单,说起来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她还是想为名单上的每一户都争取到走访礼品。

社区两委成员王莉犯了难,剩下的几户不知道再找谁联系了。“那几户没解决的,包我身上。”张宝芳笑着拍了拍王莉的肩膀。王莉说,张宝芳不愿让工作人员为难,连续好几年都从自己家里“偷”年货走访,米、面、油都拿着,不够的话还要再去超市里买牛奶和红枣。

受助于社区

老两口扫街做回报

在困难户的名单中,有一户竹竿巷社区的老居民,64岁的张俊峰与薛俊芝家庭,由于家庭困难,儿子结婚后一家五口人蜗居在50平米的老房子里,张俊峰在客厅的小沙发上,一睡就是16年。

“老张不容易,每次去家里看着老两口发愁就心疼。”张宝芳说,这一家人是社区重点帮扶的对象,从2012年起就帮老张的儿子申请经济适用房,准备材料、申请、提交等,最终成功申请到一套70多平米的经适房。

2016年春节,老张儿子一家搬进了新房。“孩子有了房子,感觉啥事都顺了!”老伴薛俊芝说,她和老伴商量后决定加入志愿者清扫队伍,早起、多干,让社区更干净整洁。

家里的住房宽松了,张俊峰仍不肯搬到床上去睡,原因是沙发上睡能看到天亮,他夏天凌晨4点、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去社区捡垃圾、扫地,老伴薛俊芝白天在社区义务去做清洁。

“社区为我们做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回报,想多做一点让张书记省心。”张俊峰说,张宝芳得知他们老两口的事情后,安排两人成为社区物业保洁人员,他们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哪天陪女儿

哪天就算过节

2003年,张宝芳进入竹竿巷社区,从最基层做起,干卫生、做调解,2011年成为社区一把手。当选的那天,张宝芳坐在办公室哭了,“社区经济差、社区计划生育考核差,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张宝芳说,她擦干泪,买了一辆新电动车挨家挨户跑计划生育,硬是把育龄妇女查体比例从倒数第一提升到第一。

其中滋味,只有张宝芳最懂得。在她的努力下,竹竿巷社区有了更长足的发展,供暖问题、保洁问题、治安问题等逐渐走上正轨,她的工作得到济宁市、区、街道三级政府的认可,社区也顺利搬到了500平米的新家。

如今,张宝芳逐渐摸索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推出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积分换礼品”的爱心驿站、党建+公益服务模式等多种创新举措。“难啃的骨头咱们慢慢啃,啃完之后就要让工作好上更好。”张宝芳说,下一步将大力推进社区“微笑服务”,让辖区内1688户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马上就到春节了,张宝芳说工作上她全力以赴,最愧对的是家人。“女儿说,我哪天陪她,哪天就是节。”张宝芳说,这话从13岁的小女儿嘴里说出来,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打算新年做一顿丰盛的火锅大餐,陪着父母和孩子过一个团圆的春节。

新闻推荐

新理念 新举措 助推文化名市强市建设

新举措助推文化名市强市建设2017年,济宁剧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在营销决策方面不断解放思想,集思广益,选点高远,定位准确,精心打造了“星火传承·畅响济宁”名家名段传统戏曲系列演出和“乐响济...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