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大管家张宝芳:做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柴米油盐,件件她都操心 衣食住行,事事她都牵挂

济宁晚报 2018-02-27 10:16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通讯员 王世友 范培倩

曾经,这里人声鼎沸,数不清的竹器在这里汇集又被销往全国各地,使得“竹竿巷”的名字人尽皆知。如今,小巷模样虽已非同往日,可是沐浴着东方圣城的文明曙光,小巷子里的居民却怡然自得,生活的幸福和谐。而张宝芳,这位带领着小巷乃至整个社区一起前进的“当家人”,担任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7年来,帮着居民们安暖气、建围墙、装路灯、搞绿化、盖广场,还组织了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的面貌越来越好,居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通上暖气 煤球炉彻底下岗了

日前,记者来到竹竿巷社区王阿姨的家中,虽然外面春寒料峭,可王阿姨家里的暖气却热力十足,丝毫感觉不到寒意。“这暖气是咱们宝芳书记协调安装上的,之前都是天天往楼上背煤烧火取暖,那样的日子我可真是过够了。”王阿姨说。

原来,竹竿巷社区是济宁市城区最为老旧的社区之一,房屋建筑大都在上世纪80年代,社区环境复杂,一度陷入管理难的困境。2011年,张宝芳上任社区书记之初,通过走访得知,几十年来,居民最大的心愿就是安上暖气。“原来咱小区不具备安装暖气的条件,后来条件具备了,可向热力公司反馈意见的居民代表又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导致暖气迟迟没能安装。”了解到居民的迫切需求,张宝芳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整个小区所有的住户全部走访了一遍。随后,又召开了几百人的业主大会,业主代表、楼长、单元长、居委会负责人聚在一起一遍遍商议。最终,将统一意见集中反馈给热力公司。

2012年,热力公司的主管网铺设到了小区里。当年冬天,社区居民迎来了集中供暖。“烧了几十年的煤球炉子,如今,再也不用烟熏火燎了!”暖气开通那天,小区里每一个角落都是欢声笑语。

环境变美 居民心里更敞亮了

路边的花坛里冬青青翠、大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引人注目、新修建的社区文化广场里孩子在撒欢嬉闹,围绕着运河文化建设的竹竿巷历史文化主题小公园更是成为社区的亮点……如今,徜徉在竹竿巷社区,处处都是风景,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张宝芳告诉记者,自从解决完社区集中供暖的难题,她就着手开展社区环境大提升。原来社区居民自己烧煤取暖的时候,习惯在楼下、楼梯间内积攒柴火预备着冬天烧火用。虽然现在暖气通上了,但居民多年养成的习惯却没有变,楼梯间里照样堆得满是柴火。所以,张宝芳先是集中下通知清理,随后对有反对意见的居民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利用2015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契机,社区里堆积如山的柴火、小厨房全部被清理一空,仅垃圾就清理了300多车,连社区小花园里的杂物也被集中清理,种上了花花草草。

“考虑到小区原来一直是开放式管理,没有物业。社区清理完毕后,我们又对小区部分出入口进行封闭,引进物业统一管理。为了保证物业管理质量,引进物业时我们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优先照顾我们本社区的下岗工人和贫困居民。这样一来,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解决了,他们干劲十足,社区卫生自然也有了保证。”张宝芳说。

3个本子记满便民电话号码,服务了千家万户

装垃圾箱的小时、菜市场的老杜、掏下水道的老王、安装宽带的张经理……在张宝芳随身携带的小包里,装着三个厚厚的本子。本子很旧,甚至可以说破破烂烂,一看就是用了多年。可是,就是这三个本子,却积累了上千个常用的电话号码。清理化粪池的、疏通马桶的、修水修电的、装修砸墙的……每一个电话号码都和居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张宝芳常说,社区里没啥大事,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可是,社区里的事儿却又没有一件是小事儿,居民一年365天过日子,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有麻烦。虽然下水道、房顶不是每天都会出问题,可是真有一天碰到了,一时半会儿联系不到放心的工人师傅还真挺麻烦。于是,她就在工作中慢慢留心,把这些常用的电话号码全都集中起来。平日里居民有啥问题,只需要咨询社区,立即就能找到相关人员上门服务。

此外,社区还会定期对辖区居民进行回访,根据居民的满意程度对商家信息进行调整。为居民服务好的就多推荐,服务不好的就从电话本里删除。现在,社区掌握的各项便民电话号码多达1000多个。

“爱心驿站”、志愿服务,社区每天都是邻居节

阳光先生、最美大姐、社区雷锋、志愿之星……走进竹竿巷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大厅里的笑脸墙格外引人注意。原来,这一张张笑脸都是社区里的优秀志愿者。张宝芳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成立了爱心驿站,主打“七彩服务”。七支独具特色的爱心服务队开展义务教学、矛盾调解、爱心帮扶、邻里互助、义务巡逻、环境整治、公益活动等服务,让老旧的小区充满七彩阳光,真正让社区变成了居民的温馨家园。

据张宝芳介绍,“爱心驿站”最早的雏形是2003年“非典时期”退休党员王福银和伊茂芳、马凡兰组成的志愿小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检查社区进出入口,保护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后来“非典”结束后,三个老党员就经常帮助社区打扫卫生,协调邻里矛盾。时间长了,社区居民被三位老党员的热情服务所感染,陆陆续续又有新志愿者加入进来,2013年便壮大为12人的队伍。现在竹竿巷社区的“爱心驿站”服务队伍已经扩展到267人,志愿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15岁。

“迎着初升的太阳,群众的微笑温暖着我心房。为了美好家园奉献力量,为了群众的利益奔波忙……”这是老党员王福银为竹竿巷社区创作的社区之歌,当然也是张宝芳这个“小巷大管家”的真实写照。居民们相信,有了这位“大管家”的带领,社区的面貌会更好,居民的日子会更滋润……

社区的档案被张宝芳归置得整整齐齐

新闻推荐

石上有歌 访书法家刘汝彪先生

李同宁我徜徉在济宁“党章石刻展览馆”,浏览着一方方精美的石刻艺术。这些石刻雕刻技艺精湛,让人赏心悦目,但它们更有一个严肃,正能量的主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章石刻,全国首创。党章的神圣毋...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