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80后“布”一样的虎虎生威 一针一线缝出吉祥味儿

济宁晚报 2018-02-22 11:38 大字

本报记者 赵豫摄影记者 李姣

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耳朵、高高竖起的尾巴……在80后王茹手中,凶悍的老虎有了可爱呆萌的另一面。“老虎”这个曾经作为图腾存在的动物,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做成各种形式的手工艺品,逢节庆送给家中的孩子,有驱邪、祛病、祝福的美好寓意。在草桥口社区,记者采访到了非遗布老虎制作技艺传承人王茹,听她讲述了自己和布老虎的难解情缘。

童年记忆促人生转折,用心揣摩改良技法

王茹最早关于布老虎的记忆来源于她的老奶奶,老人缝制出的小老虎使王茹的童年充满了欢乐。“那时候材料有限,做出来的只能是神似。布料只有黄色的,眼睛、鼻子和身上的花纹都是用笔画上去的,再用毛线缝上胡须,一个简单的布老虎就完成了。”7岁那年,老奶奶制作的一只布老虎被王茹留存起来,摆在家中的柜子上,一摆就是十余年。直到五年前,布老虎在搬家时丢失,勾起了王茹想要自己制作布老虎的想法,也就是这个想法,改变了王茹的生活。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手工大多只能作为空闲时的一种兴趣,而不是必备技能,曾经的王茹也是这样。作为一名80后,不要说缝制精巧的手工艺品,连缝补自己的衣服对她来说都非易事。王茹大学的专业是会计,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一家公司从事财务的工作。在王茹看来,那份工作虽然轻松、体面,但却不是自己想要的。2014年,王茹辞掉了工作,投身到手工艺品制作中。王茹去外地学习,用心揣摩尝试,慢慢将基础的技法掌握,开始练习改良。王茹做的第一只布老虎是将外地布老虎成品进行拆分,自己打样、剪裁后重新缝制而成的。整个过程花了七八个小时,反复修改,终于成功,那份成就感让王茹至今记忆犹新。

感谢家人无条件支持,盼“造虎手艺”得到传承

今年是王茹制作布老虎的第五个年头,布老虎的基础做法早已烂熟于胸。做过多少老虎,王茹没有详细统计过,但印象中早已超过万只。在王茹看来,做布老虎最难的就是改“样子”,这是一个细致活,可能稍不谨慎,一剪刀下去整个版样就废了。

“做布老虎基础的就是打样,就像是房子的支架,起初没有剪好,后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改的时候要精确到毫米,缩小、放大,细节上十分麻烦。”王茹说,做一只布老虎有近十道工序,每一步都要求细致操作,哪怕是针脚的粗密都会影响整体的效果,丝毫马虎不得。做手工艺品的这几年,王茹的手指时常遭受“酷刑”,最严重的一次,左手食指被针扎进约两公分,表皮被穿透。

对于王茹的选择,家人十分支持。妈妈退休后,也开始和王茹一起研究布老虎的制作技艺。父母对王茹没有过多要求,只希望她能开开心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王茹想要辞职时,家人没有反对,而是给予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支持。“爸爸妈妈很理解,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我的做法提出质疑,觉得我不误正业。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不觉得丢人,我没有啃老,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开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什么错。”王茹希望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对别人的质疑,她并不在意。

2011年,布老虎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茹告诉记者,她要把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希望可以学会各地的不同样式,做出更多不同的造型,把布老虎做得更加美观,她期盼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布老虎,不只是知道它的外形,还要了解其中的文化,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接力学习,让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造型可爱的布老虎们

做布鞋也是拿手活

剪刀、锥子、针线,制作布老虎的工具十分简单

小巧精致的布老虎挂件

粘制布老虎的眼睛

新闻推荐

坚守责任 精准督学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任城区入选“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

通讯员王金芳刘超近日,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最新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名单获悉,任城区作为济宁市唯一的县(市、区)荣列榜单,为任城区教育又一次荣获国家级...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