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美德 身体力行记任城区南张街道苏家村陈德民家庭

济宁日报 2018-02-13 12:44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世友范培倩袁进

在任城区南张街道苏家村的村民中正流传着一段佳话:陈德民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王存友十余年如一日,从来不嫌过脏、不嫌累,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和两位年迈的老人。“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提起陈德民,村里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2017年12月,陈德民家庭列入第二届市级文明家庭候选家庭名单。

2006年4月的一个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降临在这个家庭,王存友脑出血瘫痪在床。王存友因为身体不适,经常摔东西、发脾气,陈德民却总是笑脸相迎,不给老公顶一句嘴,等他发完火再过去继续照顾。

“腿脚不能动,不能说话,嘴里不停地留口水。”陈德民谈起病倒的丈夫,眼睛红红的。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两个孩子要上学,父母年龄大了,家庭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陈德民的肩上。

“刚生病那会,心灰意冷,看着劳累的妻子,不辞辛苦的照料着这个家,我心里特别愧疚。为了不拖累这个家,自杀过一次。”三年了,王存友脖子上的伤疤还触目惊心。“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苦点、累点算什么。”陈德民用柔情唤醒了丈夫对生的渴望。

陈德民总是暗暗给自己打气,办法总比困难多,咬咬牙一定能渡过难关。为了多挣点钱照顾这个大家庭,她起早贪黑地在外面打零工。五点多钟起床开始收拾家务,中午回来给丈夫和孩子做饭,晚上有时加班到夜里十来点钟。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滂沱大雨,陈德民都不会旷工,因为她要撑起这个家庭,要给孩子和老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每天都要给丈夫按摩,带他去针灸理疗,防止肌肉萎缩,而且身体恢复的快。”虽然在外打工很忙、很累,陈德民一直坚持着。2007年,王存友的身体渐渐有了知觉,右半身可以做些简单地动作,右手还能写字沟通交流。看到丈夫的变化,陈德民欣慰的哭了,她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丈夫能开口说话,正常交流。

“大女儿结婚了,小儿子上高中,村里给申请了低保,家里的生活明显好转了许多。”陈德民谈起现在的生活很是知足。面对亲戚、邻居们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妻子、母亲的责任。”

陈德民以自己平凡而实际的行动,谱写了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动人乐章。

新闻推荐

济宁晚报 宣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