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6个过亿元项目落地,兖州区新思路焕发新活力新一年抢抓发展机遇再起航

齐鲁晚报 2018-02-10 14:28 大字

文/图本报记者李锡巍通讯员张美荣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兖州区紧紧围绕“一二三六”目标思路,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立足转型跨越,拉高发展标杆,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兖州区站在新起点再次扬帆起航,打出发展组合拳,朝着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枢纽型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奋进。

古城新貌。

1

坚持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年收获满满

3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魅力新兖州

2017年,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下,兖州区坚持改造传统动能与培育新动能双轮驱动,精心规划、拼搏实干,经济结构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释放出发展新能量,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年,兖州区开展实施梯队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抓好华勤集团总投资110亿元的8个大项目、太阳纸业总投资80亿元的10个大项目;推动联诚集团、百盛生物、天成化工等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加快过50亿、过百亿步伐;大力扶持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行业单打冠军。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70家。

这一年,启动了颜店工业新城规划建设,大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确立了“两港两区两中心”思路布局,拉开了物流业发展大框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新签约今麦郎面粉饮品、益海嘉里小麦加工、阿里巴巴电商园等66个过亿元项目,新开工7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市科学发展观摩和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均获得第1名。

这一年,着力突破物流业发展,兖州北站三级货运站改造升级铁路二级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顺利推进,京东经典物流园、圆通物流园、传化(兖州)智联公路港项目签约落地,物流业发展成功破题,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2017年全区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69家、达到408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40%。

2

以创新谋发展,打造高精尖企业聚集地

在崭新的2018年,兖州区将增强可持续发展势头和后劲,紧扣“新型工业基地、枢纽型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持续发力,突出工业强区、创新驱动、开放引领、项目带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培强企业梯队方阵方面,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支持华勤集团、太阳纸业提升规模档次,加快创建千亿级园区,力争“两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500亿元。推进永华机械、天意机械、经典集团等20家第三梯队企业加快发展、膨胀规模。

培植特色产业集群方面,加大整机制造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攻关力度,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机产业高峰论坛活动,创建国家级农机产业集群品牌。依托百盛生物、今麦郎、益海嘉里、绿源食品等企业,实施食品产业集群“三名工程”行动计划,打造兖州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方面,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争取设立“中欧班列”兖州站点,推进兖州国际陆港建设,引导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境外并购、投资合作,打造源自兖州的跨国企业集团。

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推进“两港两区两中心”建设,着力构建铁路、公路、航空联运综合物流体系。推进兖州北站改造扩容和铁路二级物流园区建设,超前谋划空港物流产业园和高铁物流园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国家级物流园区,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物流中心。

加速园区提档升级方面,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抓手,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各产业园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实施园区公共配套设施三年提升计划。加快推进颜店工业新城建设,提速推进兖颜路改造提升,尽快启动中源路、宁安大道等道路工程。发挥阿里巴巴·兖州知名产地启动和电商产业园启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传统工业、商业企业与电商企业接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发展。

今年,兖州区将按照“产业种植基地化、基地建设示范化、示范基地景区化”的定位,推动现有农业示范点积极创建A级旅游景区,年内建成7处农业示范点。实施2018年新增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镇驻地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完成1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农村改厕3000户,新建改造村级道路135公里,通过省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验收。

加大东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结合城区南部棚户区改造,改造提升西护城河和府河水系景观。西城区上半年启动市民中心建设,配套建设幼儿园、商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年内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1%。实施九州路改造提升、文化路新兖铁路立交桥等工程,进一步打通东西城区连接道路。完成冀州北路大修、丰兖路大修等工程,打通荆州路、文艺路等“断头路”,畅通城市微循环。

为加快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学校建设,兖州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确保新兖镇孟村小学等5所学校建成启用,启动铁北小学等2处学校规划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严厉打击教师非法办学和有偿补课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兖州区还全方位优化医疗卫生体系,支持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实施“十百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10个镇街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水平,建成100个村居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对1000名全科医生进行培训。按照医养结合模式,完成7所农村敬老院医养结合改造和社会福利中心二期老年养护楼建设,争创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

此外,兖州区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平台建设,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群众等各类群体就业。研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创业,重点加强对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创业的扶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科大鼎新金属键合丝项目生产车间。

新闻推荐

赶大集,办年货

摄影记者李姣本报记者曹俐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记者昨日在高新区黄屯大集上看到,活鸡、羊肉、干果、春联、炒货、蔬菜等各式各样的年货一应俱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不少居住在城区的市...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