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党的政策好,今年过个暖和年”
本报记者王粲
本报通讯员张美荣孙宝坤
寒冬时节,走进兖州区新驿镇秦村刘秀芹老人家, 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院墙和厨房焕然一新,蜿蜒的水泥路铺到屋门口,小路两旁两块菜地,种着菠菜、蒜苗、香菜,在寒冷的季节里为整个院落带来一抹绿色。
“多亏村里为俺盖了三间大瓦房,又用上了清洁煤,点上了炉子,今年能过个暖和年。”谈起新盖好的房子,83岁的刘秀芹老人非常知足。刘秀芹老伴早年去世,54岁儿子聋哑,视力二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陷入贫困。
刘秀芹说,家里原来的房子是半坯半砖的老房子,二十多年了,年久失修,屋顶的房瓦已坍塌,下雨时漏雨,潮湿阴暗。去年8月份,区里危房改造,村里第一批帮助申请,在经过村公示、镇区两级审核后,施工队进驻,9月份竣工,新盖了三间瓦房,修筑了院墙,打了两条水泥路面。
“本来都想打上水泥地面,但又考虑到老人的吃菜问题,为此在院子里专门留了两块地,这样基本不用买菜了。”新驿镇村镇办主任路亮说,不仅如此,镇里还对她家免费进行了农厕改造,用上了三格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夏天没味了。
“一共花了2.85万元,建完后经村、镇逐级验收后,区住建局和区财政局进行了联合复审,复审合格后,区财政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去年11月30日已通过“惠农一卡通”拨付到卡上,贫困户不用掏一分钱。”路亮介绍。
为改善精准贫困户居住条件,从2016年开始,兖州区着手实施贫困户危房“清零”工程,将危房改造对象精准聚焦在建档立卡贫困户,整合危房改造资金,全面覆盖、全力支持、全面扫除农村贫困户危房,2016年、2017年累计改造210户危房。2017年对庭院环境脏乱差的109户贫困户实施庭院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
在兖州,农村贫困户尤其是没有劳动力、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农户是***的难题。为此,兖州区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帮助贫困家庭落实大病救助、助残帮扶、住房保障、低保等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家庭享受到应有的政策“红利”,兜住贫困底线。
新驿镇扶贫办主任卞延兵介绍,除改善居住条件外,针对刘秀芹老人家整户无劳动能力的情况,镇里为老人儿子办理了低保,每年能领到3780元。“再加上电补98.4元,高龄补贴360元,残疾护理、生活补贴2040元,3亩地已流转收入2100元,以及耕地地力补贴375元,算下来人均4370多元。”卞延兵说,政府政策扶贫兜住了老人一家的饭碗,实现了稳定脱贫的目标。
据了解,兖州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在2015年底就全部按照省定标准实现了脱贫,但该区紧盯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脱贫成果的措施。“不但看本本上的数字,更把群众幸福获得感放在心上,持续发力不懈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区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兖州区发挥辖区内270家规模以上企业、1.4万个民营经济实体的优势,动员辖区内企业开展“帮扶就业”活动,400多名***对象在家门口务工就业有了固定收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采取效益分红的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惠及322户700多人。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兖州确保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组织打造“春风送岗、夏日清凉、金秋助学、温暖万家”四季帮扶品牌;实施“雨露计划”,为73名贫困家庭孩子每人发放了助学补助资金3000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1956万元,带动了392户贫困户增收;降低扶贫对象慢性病起付标准,提高门诊医疗费、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为340名扶贫对象报销医疗费346万多元。
新闻推荐
福彩即开票销售展示柜,俗称“小黄人”自从进入济宁以来,就受到了彩友们的热烈追捧。截至目前,济宁市已经有200余台“小黄人”了呢!为了回馈彩友们的支持和喜爱,从2月1日起,“小黄人”开启送红包模式了!...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