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屋”让资源回收利用迈出重要一步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将分好类的垃圾称重,根据重量算积分,再用积分换取大米、食用油、卫生纸、洗洁精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2018年伊始,我们惊喜地看到济宁首个“用垃圾换礼品”的环保屋在水景花苑小区正式投入使用了,只要居民将家中的垃圾按照废塑料类、废纸皮类、废金属类、旧衣服类、废玻璃类以及危险品类等分门别类投入相应的投入口内,在专业人员称重后,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继而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详见本报1月31日03版),这种方式不仅得到该小区居民的青睐,也让不少市民期待环保屋能尽快“落户”到自己所在的小区。
当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资源回收利用、崇尚绿色生活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努力方向时,我国的废品回收再生产行业多年来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而且随着商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还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垃圾分类、从居民的生活垃圾开始进行管理,事实上这也是最难走的一步。
我国人口众多,百姓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落后,长期以来人们不仅难以改变几辈人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缺少垃圾分类的意识,而且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也停留在空白阶段,或者比较笼统,存在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可回收垃圾就是只能卖废品的;任何纸张都可以再生并都可以当废纸卖掉等等。这首先在于环保部门对百姓缺乏引导,而对于一些已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最终不了了之的大中城市来说,多是由于人们缺少动力,坚持不下来。
生活习惯和观念的改变不是朝夕可以实现的,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也不是仅仅向人们进行环保宣传和常识推广那么单一,怎样让百姓由被动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对垃圾分类产生兴趣以致养成习惯,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人们过去或许不曾奢望垃圾能换来新的日用品,现在,只要平时扔垃圾时稍稍留意,将不同的垃圾分别放在不同的袋子里,就可以换取一些小小的福利,这虽然不是什么丰厚的礼物,但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居民来说却相当实惠。同时,开展这样一项琐碎、繁杂、系统化的工作,也体现了管理者努力做好环保工作的决心和诚意。
投入人力和资金开展“垃圾换礼品”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废品回收再利用的产业体系。居民分好类的垃圾,会经由专业人士二次分拣、收集运输,最终送到相关企业进行加工处理,而不会像过去我们看到的一些现象,小区里虽然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最终还是被保洁人员倒进了同一辆垃圾车。
早些时候,我国有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垃圾换礼品”的试点工作,可见垃圾分类正越来越多地植入我们的生活,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生活进步的必然趋势,也表明在环保行动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新闻推荐
济宁市实验小学华城校区三年级四班吕忆涵转眼间就到了2047年,30多年的科学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世界五大强国”之一。未来的中国,因为人们重视环保,一定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大地到处...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