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任城区:小厕所里做活民生大文章

大众日报 2018-01-21 02:19 大字

□记者吕光社讯员王世友范培倩报道

本报济宁讯“以前家里的旱厕臭气熏天、蚊虫乱飞,住在城里的孙子都不愿意回老家。现在好了,厕所改成水冲式的,干净又方便。”1月10日,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大流店村张俊玲阿姨谈起家中改造后的厕所,面露喜色。

走进张阿姨家里,厕所地面和墙面都贴上了整齐美观的瓷砖,还安装了抽水蹲便器。“看,用完之后脚一踩,就冲干净了,这个厕所改造工程真是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张阿姨说,村里的厕所基本都进行了无害化水冲式厕所改造,与之前相比简直是大变样。

“更难得的是,改这样一个厕所,不用老百姓掏一分钱,政府埋单,只需要我们出一个义工,挖好坑。”说到这,张阿姨更是竖起了大拇指。

“每改一处旱厕,费用在1200元左右,主要包括厕具、化粪池,还有施工费用,政府财政全部予以补贴。”任城区爱卫会综合科孙科长说。

旱厕问题解决了,污液怎么处理?大流店村投资26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和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将厕所排污管道接入污水管网,污液汇集到污水处理站自动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可达到一级A的水质标准,然后直接排放到地里浇灌水稻。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看似小事,却关系群众生活、百姓幸福、乡村文明。”任城区爱卫会办公室主任韩成光说,让百姓“方便”更方便,也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和文明形象,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2017年,任城区累计完成厕改10万多户,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走在了全省前列。

新闻推荐

强产业、搭平台、引人才……高新区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王博文济宁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聚集各类高端创新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使高新区科技工作迈入了一个崭新...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